總統府新聞
100年01月09日
總統主持「金門大橋」工程開工動土儀式及視察水頭碼頭
馬英九總統今天下午前往金門縣烈嶼鄉與行政院長吳敦義、金門縣長李沃士共同主持「金門大橋」工程開工動土儀式,並期勉交通部工作人員全力以赴、早日完工,以回饋金門地區民眾。
總統致詞時表示,過去有人將「金門大橋」稱之為「選舉浮橋」,每逢選舉議題就浮現,選舉過後議題就沈下去,而他一向支持興建金門大橋並非為了選舉,而是要還金門人一個公道;因為在兩岸對立衝突時期,金門是保衛台灣的前線,以致發展受到限制,在解除戰地政務之後,本島更必須以感恩與惜福的心情補償金門民眾,協助金門完成在戒嚴及戰地政務時期無法推動的各項建設。
總統說,兩年前出席古寧頭戰役60週年紀念時,感觸相當深刻,當時若非古寧頭決定性的一役,就不會形成兩岸隔海分治60年的格局。他就任之後,致力追求兩岸和平,金門已從「兩岸的前線」轉型成為「兩岸交流的關鍵」,如今不少金門人在廈門置產,廈門前來金門的遊客也相當多,「金廈生活圈」已然形成,這是以往所無法想像的。
總統指出,交通部將聯結大小金門的「金門大橋」功能定位為「三分交通、七分觀光」,十分正確;「金門大橋」不僅是金門的希望,更是台灣本島回饋外島金門的象徵;「金門大橋」興建完成後不僅會是「兩岸交流的先峰」,更可望成為「兩岸觀光的地標」。
開工動土儀式結束後,總統轉往金門縣水頭碼頭視察「小三通」運作情形及相關新建工程。
總統在聽取金門縣政府及交通部的簡報後表示,兩岸「小三通」實施10年以來,旅客成長非常快速,迄今已達137萬人次,而「小三通」與「大三通」之間又可相互輔助,提供民眾選擇最便捷的交通運輸工具;尤其水頭碼頭新建工程預計於春節過後完工,載運容量將增加一倍,除能提升水頭碼頭的競爭力,未來票價及渡輪班次也可進行相關改善規劃,以充分發揮金門所具有的優勢觀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