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11月14日
總統出席「金融海嘯後科學園區產業發展座談會」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前往台南縣出席「金融海嘯後科學園區產業發展座談會」,除讚揚科學園區對中華民國工業發展的重要地位外,並說明當前國家經濟發展現況。
總統致詞時表示,兩年前台灣經濟遭遇金融海嘯嚴重衝擊,政府隨即採取「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策略,包括中央銀行七次降息、銀行存款全部保障、不得任意抽回企業銀根等多項因應措施,有效穩定國內金融體系及企業營運;而目前台灣經濟已走出難關,除原本放無薪假的員工已全數回到工作崗位外,行政院主計處及國際貨幣基金亦分別樂觀預估台灣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8.24%及9%,展現強勁復甦力道。
總統並向與會貴賓闡述「具有台灣特色的經濟復甦」四項內涵:一是「創新」,政府現正積極發展六大新興產業,其中觀光旅遊產業表現亮眼,去年在國內外多重危機中逆勢成長了14.3%,居亞洲之冠,今年預計來台觀光人數可望突破500萬人次;此外,政府也通過「產業創新條例」,鼓勵產業創新,並將營業所得稅降至17%,藉此增加外資投資意願,而經建會第一波招商初估將有新台幣3,000億元的規模。另外,台灣年輕人亦展現多元創新才華,在紐倫堡發明展及英特爾科技展等多項國際競賽,屢創佳績,相信以台灣的創新實力,未來發展潛力無窮。其次是「高就業成長」,政府除增加25萬3千多個工作機會外,並積極降低失業率,上個月失業率已降至5.05%,惟20至29歲的失業率仍有待加強,政府會繼續努力以達成在年底前失業率降至5%以下的目標。
針對第三項「節能減碳」特色,總統進一步指出,政府上任後即努力扭轉台灣為排碳大國的印象,不僅逐年降低排碳量,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期達到2020年的排碳量降至2008年標準的目標。最後一項特色則是「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後,除降低關稅外,更意味著台灣站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直接爭取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市場,同時在世界經濟版圖上,得以開拓更大的國際空間,例如新加坡與我方共同發表洽商經濟協議新聞稿、美國預計年底恢復「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協商,以及歐盟議會通過我國民免簽證待遇等,使台灣在區域整合過程中不致被邊緣化,並進一步促使兩岸貿易制度化及台灣產業國際化。
總統也強調,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政府一定會步步為營,加強分散外銷市場並努力建立品牌,期盼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科技產業齊心努力,大步迎向台灣的「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