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第27屆亞洲銀行協會(ABA)年會」,重申政府將致力打造穩健有效的金融體系,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及金融合作,為全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總統致詞時表示,「亞洲銀行協會」自1981年在台北成立以來,除提供會員有關亞太地區的銀行商機,其不定期出版之刊物,亦為業界及決策者提供重要參考,對區域經濟及金融發展貢獻卓著。
總統說,該協會每年舉行的大會,提供民間與政府良好的對話管道,本屆主題為「亞洲金融業:變動金融版圖中永續企業復甦」,藉由此次討論交流,相信大家可以得到許多啟發。
總統指出,這次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雖是挑戰,卻也是轉機。台灣由於經濟基本面尚佳,加上政府在金融風暴發生前,長期推動健全銀行體質之金融穩定政策,強化了金融體系的風險承擔能力,尤其是金融海嘯爆發初期,政府在第一時間採取正確的因應措施,包括央行連續降息7次、當時劉前院長宣布銀行存款全部保障,有效穩住中小型民營銀行,也因為「政府挺銀行」,才有「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三挺政策」,對穩定當時經濟情勢有很大幫助。
總統表示,為維持經濟成長動能,政府陸續推動多項振興經濟及促進就業方案,共投入新台幣約7,383億元(約合214億美元,占我國97年度GDP之5.44%),以促進消費、擴大公共建設、加強民間投資、鼓勵企業創業與擴大投資、鼓勵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等。此外,為重建市場信心,健全金融安全網,自2008年10月採行銀行存款全額保障機制實施至2010年年底,政府也針對存款全額保障屆期得以順利退場,訂定加強銀行監理及向全民宣導等相關配套方案,各金融機構也被要求加強風險管理能力,以因應未來可能的嚴峻挑戰。
總統強調,即使在金融海嘯重創全球金融市場最為嚴重的2007年及2008年,本國銀行仍能維持相對較低的逾放比(non-performing loan, NPL)約1.5%,其平均資本適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約為11%,亦較國際規定的標準8%為高。隨著全球經濟自2009年底及2010年初逐漸復甦,目前這些數據更創下有史以來的最佳紀錄,本國銀行的逾放比已降至0.87%,資本適足率已逾11%。此外,2010年上半年之經濟成長率預估為13.1%,全年經濟成長率為8.24%;而被視為短期經濟成長動力的出口,已完全恢復至金融風暴前的水準,固定資本形成也相當強勁。國際貨幣基金(IMF)甚至預測台灣經濟2010年可達9.3%,在2013年至2015年間將領先亞洲4小龍其他國家或地區。
總統表示,在國內方面,政府將持續積極推動經濟成長的動能,營造一個吸引國內外投資人前來投資的有利環境,包括推動公共基礎建設,例如愛台12建設、發展6大新興產業及10大重點服務業、鼓勵民間投資,以及其它包括創造高就業成長、獎勵創新、推動發展節能減碳科技與產業等。
總統說,政府瞭解一個健全有效的金融體系對國家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將持續營造有利及健全的法制架構、採行符合國際規範的「資本適足規定」、強化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及流動性、推動金融機構整併、外資參與國內市場、以及加強消費者保護和金融教育等。
在兩岸部分,總統指出,我與中國大陸在2009年底簽署了「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提供兩岸在銀行、證券、期貨及保險方面未來共同監理合作的必要法制基礎;另外在「兩岸經濟協議」(ECFA)生效後,將使台灣業者自明年開始享有539項零或低關稅優惠,以及金融、醫療、電腦、研發及電影等11類服務業,得以進入大陸市場。此外,政府也期望與其他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或經濟合作協議,以促進台灣經濟發展與繁榮,並帶來無限商機。
總統重申,當金融版圖持續變動,全球經濟重心移往亞太地區之際,政府將配合國際趨勢持續採取彈性及適合本國銀行的監理措施,主動與業界溝通,加強台灣金融市場的動能及競爭力,以及區域內經濟與金融合作,對亞太區域做出永續貢獻,為全世界創造更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