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10月18日
總統出席「第八屆遠見雜誌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開幕典禮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出席「第八屆遠見雜誌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開幕典禮,除應邀致詞,並與主持人陳長文教授、美國百人會副會長張鍾濬、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及新加坡聯合早報總編輯林任君座談交換意見。
總統致詞表示,過去兩年政府採取鬆綁、重建、減稅與開放等政策,逐步克服台灣同時遭逢經濟衰退、H1N1疫情及八八水災的重大挑戰。今後的政策目標將著重推動縣市合併、政府組織再造、教育改革及司法改革等工作,進一步提升政府效能。
總統指出,今年6月台灣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不僅加速台灣國際化,避免被邊緣化,更使兩岸經貿制度化;此協議在9月12日生效後半年內,雙方將繼續就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與爭端解決等主要議題進行協商。總統亦再度強調,ECFA是維他命,但絕非萬靈丹,台灣一定要培養軟實力,強化經濟體質,以做為未來立足世界的基礎。
總統特別引用哈佛大學奈伊(Joseph Nye)教授有關「軟實力」的定義,「軟實力是經由說服與吸引,使我方的目標獲得其他國家接受或認同」,指出相較於硬實力,軟實力是一種潛在、隱性的力量,因為無形、可以打動人心,發揮更大的力量,與中國老子「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剛強」的理念相同。
總統表示,不久前台中市五權國中陳郁旻同學榮獲「聯合國2009-2010年度國際和平海報創作比賽」冠軍、陳彥博挑戰極地馬拉松奪得第3名、曾雅妮第2度贏得美國女子LPGA 高球公開賽冠軍、旅日棋士張栩榮獲日本「棋聖」榮銜、盧彥勳打進溫布敦網球賽男子單打前八強、我國學生參加美國英特爾國際科技展覽會得獎率為參賽國之冠、我國榮獲「2010烹爐大觀世界金廚爭霸賽」冠軍及陳樹菊女士榮獲「時代」雜誌英雄獎等,均顯示台灣的軟實力已不容忽視,並且深受國際矚目。
總統指出,未來台灣應朝4個方向來發揮自身的軟實力,第一、建立品牌產品,讓MIT成為品質與品味的象徵。第二、發展科技、文創產業,政府已將生物科技、觀光旅遊、醫療照護、精緻農業、文化創意與綠色能源列入六大新興產業,將可做為台灣進軍世界的重要根本。第三、拓展服務業。第四鼓勵非營利產業赴中國大陸發展,台灣的非營利產業多與宗教有關,同時已朝入世化、志工化、企業化及國際化方向發展,是具有台灣特色的中國文化。最後,企業亦能在非營利事業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提升企業形象,更可讓社會安定和諧。
總統指出,台灣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的同時,台灣的國際空間會更加寬廣,例如,我們不僅參加缺席38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更加入曾經被拒絕6年的「政府採購協定」(GPA)。此外,台灣也已成為「和平的締造者」、「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文化交流推動者」及「新科技與商機的創造者」,這些不僅是軟實力,同時也是令人尊敬、使人感動的力量,更是台灣未來應該努力的方向,將可促使台灣成為世界華人資源的整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