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9年10月05日
副總統出席「第36屆國際中小企業大會開幕典禮」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由「國際中小企業大會(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Congress, ISBC)」主席林秉彬、榮譽秘書長Tsugio Ide、華聚基金會董事長陳瑞隆、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長賴杉桂等人陪同,出席「第36屆國際中小企業大會開幕典禮」。
  副總統致詞表示,ISBC成立於1974年,迄今已有36年,ISBC所建構的國際性平台,讓全球產官學研及菁英代表等得以交流意見,也幫助各界瞭解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與機會,進而促成跨業或跨國合作機制,對協助中小企業共同因應困境,成效卓著。
  副總統指出,中小企業是台灣出口貿易的尖兵,他們以螞蟻雄兵的獨特方式,建立台灣以出口帶動經濟成長的獨特模式,而這種發展模式對建立台灣均富社會,貢獻極大。根據2009年行政院主計處統計,我國中小企業總家數達123.2萬家,占我國整體企業家數的98%;就業人數達779.3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76%;銷售額達到新台幣9.19兆元,占總銷售額的31%。由此可見,中小企業不僅為台灣經濟發展的主力,也持續扮演經濟、社會重要的穩定力量。
  副總統強調,台灣中小企業具有靈活的營運能力,及適應環境的韌性,例如在80年代新台幣大幅升值、勞工成本提高、環保意識抬頭等不利因素下,不僅克服環境衝擊,進行產業升級或轉型,有效提升競爭力,更進軍中國大陸、東南亞等國,在逆境中逐鹿全球,建立更茁壯的事業。短短20餘年內,若干中小企業如寶成製鞋、康師傅食品與旺旺企業等,均已成長為大型跨國企業。
  副總統指出,兩岸已於今年6月29日簽署經濟協議(ECFA),並於9月12日正式生效。依據該協議的早期收穫清單,大陸對台灣降低或減免539種商品關稅,總價值預估達138.3億美元,並開放會計、保險、銀行、證券等十一個類別的服務業。此外,雙方也將就更大範圍的商品與服務業自由化、投資協定及爭端解決等議題,繼續洽簽協議;期盼中小企業掌握契機,充分發揮地利、語言與文化優勢,及多年經營的人脈網絡與經驗,與各國中小企業建立策略聯盟,共同進軍中國大陸與東協等新興市場,讓未來有更多的中小企業成為小巨人。
  副總統說,今天中小企業也面臨一個更競爭的全球化市場及新的挑戰,包括全球與區域經濟的發展、科技化趨勢、綠色環保潮流及美歐主要市場景氣趨緩等,因此未來政府中小企業政策的推動重點,在整合國家相關資源,以營造中小企業優質的發展環境。中小企業只要能提升經營及創新能力,並選擇適當的夥伴形成產業群聚,便可在全球市場營造競爭優勢,企業規模並不是成敗關鍵。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