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9年10月02日
總統出席中國時報「60周年社慶酒會」及訪視「台南榮家」
  馬英九總統今天下午前往台北圓山飯店出席中國時報「60周年社慶酒會」,並與中國時報董事長蔡衍明切生日蛋糕,同時與在場貴賓一同舉杯祝福中國時報生日快樂。
  總統致詞時表示,中國時報60年伴隨台灣成長,對推動台灣政治民主、經濟繁榮及社會公平,貢獻卓著,在戒嚴的時代,不僅堅守言論主體立場、發出正義之聲,並為當時許多遭受打壓及迫害的人,展現應有的支援。此外,中國時報始終堅持國家理想,尤其是兩岸關係的發展上,提出言人所未能言的見解,令人敬佩。
  總統指出,20年來中國時報透過基金會長期深入關心台灣環境,特別是水資源,因為過去的經驗與教訓,他深知「水」對台灣的威脅絕不亞於其他傳統不安全的製造者,所以去年的「總統文化獎」特地頒獎給中國時報基金會,以肯定其在此一方面的貢獻。
  總統進一步指出,中國時報在許多方面都有創新作為,例如民國84年開設電子報,創風氣之先,直至今日仍提供迅速、方便及專業的資訊,讓政府採取政策與執行時得以有充分的資訊做參考。
  總統說,60歲的媒體仍能不斷地成長及推出創新作法,非常不容易,現今媒體生存不易,但中國時報的發展越來越興旺,從文字到電子,中文到英文、從此岸到彼岸,不斷推陳出新、充滿活力,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總統並以同為60歲的年紀,祝福生日快樂、萬壽無疆。
  隨後總統前往台南市訪視「台南榮家」,問候兩位百歲人瑞,並致贈加菜金,慰勉榮民過去對國家及社會的貢獻。
  總統致詞表示,此次是他上任後第5次訪視榮家,包括板橋、台北、花蓮及台東,看到大家戎馬半生、功在國家,為國家及人民付出許多心血,所以現在到了銀髮階段,國家應盡最大的力量,讓大家享有健康愉快的生活。
  總統談到國軍在對日抗戰時的艱苦情況,飛機、彈藥及技術都不如日本,但國軍仍力拼周旋,令人感動。總統強調,對日抗戰是由國民政府所領導的,這段歷史不容許有任何扭曲,根據國軍資料顯示,有322萬人壯烈殉國,其中包括200多名將領,這點是再清楚也不過。
  總統指出,國軍對國家的貢獻,就台灣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光復台灣」,先總統蔣公於民國23年在他的日記裡就寫道,要把台灣拿回來,到了民國26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後的一年,中國國民黨在第6次全國代表大會再度提到光復「高台」(韓國與台灣);1941年珍珠港事變的次日,國民政府即正式對日宣戰,並宣布我與日本簽署的所有條約,包括割讓台灣的馬關條約,皆無效,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宣示,因為到了1952年,我與日本在台灣簽訂的中日和約裡特別提到,馬關條約僅回溯到民國30年,日本割讓台灣的依據因此走入歷史。
  總統進一步指出,國軍除光復台灣這項重要的歷史成就外,其次是「保衛台灣」,國軍在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炮戰等一連串的戰役,讓台灣轉危為安、安居樂業;最後則是「建設台灣」,許多國軍退伍後,在退輔會的安排下,修築橫貫公路及其他重要工程。而現在國軍進一步將災害防救列為中心任務之一,這一年來國軍的救災行動迅速有效,帶給民眾安全感及信賴感,尤其這一次凡那比颱風尚未登陸前,就先將敏感地區的居民撤離,一共撤離1萬6千多人,有效降低災害,國軍功不可沒。總統說,在座榮民都是昨日的國軍,對國家與社會做出許多貢獻,他要以中華民國的總統向大家表達最高的敬意與謝意,希望大家繼續關心國家與社會。
  總統表示,這幾年退輔會安養機構的剩餘資源也分享到地方,讓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例如除國軍退除役軍官兵外,也提供地方上的失能長者及身心障礙者日間照顧,這類由退輔會榮家所進行的各類型服務,對關懷社會上的弱勢民眾發揮很重要的角色。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