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9年09月29日
副總統出席「2010流通經營者高峰論壇--後ECFA時代台灣產業的競爭新思維」開幕典禮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由經濟部次長梁國新、「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理事長潘進丁等人陪同, 出席「2010流通經營者高峰論壇--後ECFA時代台灣產業的競爭新思維」開幕典禮。副總統特別肯定台灣流通與連鎖加盟產業,近年來積極提升國際競爭力,及在國際新興市場的良好表現。
  副總統指出,我國過去經濟發展主要動力來自製造業的加工出口,但是近年服務產業逐漸茁壯,尤其是連鎖加盟的商業服務業者,也展現進軍國際市場的旺盛企圖心。面對中國大陸及亞洲新興市場,台灣服務業的國際化策略,基本上有五種類型:第一是連鎖加盟,透過標準化管理與在地資源的連結,形成品牌與通路的規模優勢,並已在亞洲新興市場開始建立紮實的基礎;第二種方式是選擇小區域市場或利基族群,發展特殊優勢服務品牌,此策略尤其適合擁有特色商品的中小企業。第三種,以產業水平群聚方式集客。例如貿協及大陸台商協會積極規劃在東莞、南京、天津等地,籌設台灣精品城;第四種方式,是增加觀光客入境消費,包括爭取更多的日本休閒觀光旅客、發展具有文化與深度的陸客自由行等;最後是鼓勵企業創建非典型顧客關係服務平台,如最近在大陸竄紅的淘寶網、鴻海集團擬議在大陸實施的「萬馬奔騰計畫」等。
  副總統說,連結一個比台灣大五十倍的消費市場,將有機會讓台灣的頂尖企業發展成為國際領先品牌,進而產生台灣產業「母雞帶小雞」的品牌形象外溢效果;如大潤發、麗嬰房、鼎泰豐、自然美、85 ℃等,都已在大陸市場受到重視。面對如此快速成長與變化的市場,掌握生活型態趨勢與消費偏好,將為未來市場致勝關鍵。
  副總統表示,過去二十年台灣資訊產業所以能在世界市場立足,企業與研究機構經常分享資訊是重要的關鍵因素,未來如何在服務業儘速建立類似的機制,將是政府產業發展部門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台灣商業服務產業的崛起,除了需要業界與政府的共同努力外,也需要配合天時與地利的客觀要素,而現在正面臨著百年難得的機緣。
  副總統強調,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全球經濟發展的目光,開始聚焦亞洲。台灣地理上位於日韓、中國、東南亞三個主要區域的中心位置;在人文內涵與生活型態方面,台灣兼具中華文化、西方文明、東洋風情、南島悠閒浪漫的各種特質,再加上台商在中國大陸綿密的企業網路與人脈,讓台灣的服務業拓展海外市場有很好的機會。
  副總統表示,今年「兩岸經濟協議」(ECFA)生效後,將可提供流通產業更進一步發展的有利因素。對台灣的服務產業而言,具有三層意義:第一,落實「世界從台灣走向亞洲」的經濟戰略。中國大陸與東南亞雖然充滿龐大市場商機與發展潛力,但外人很難理解它的商業叢林法則,假使加入台灣商業經驗、人才連結,就可以降低這些國際企業巨大的經營風險;事實上,最近行政院「全球招商」行動中,已經有許多歐洲、美國與日本外商表達與我業者合作進軍亞洲新興市場的意願。第二,台灣服務業者的經營策略將逐漸以國際市場做為佈局的目標,因此未來政府在進行ECFA服務貿易後續談判,以及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時,將積極爭取降低其他國家服務業市場的進入障礙。第三,政府服務業主管部門將改變過去管制性的心態,積極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協助企業走向國際。
  副總統說,政府也可以利用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國發基金等政策工具,對頂尖的服務企業提供協助;同時研究比照科技產業上市櫃審查推薦制度,降低中小型創新服務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門檻。面對全球化經濟戰略與競爭,台灣最大的對手,不是韓國、也不是大陸,是我們自己能否轉變心態、改變思維,積極面對挑戰與競爭。ECFA將帶給台灣產業「轉骨」的機會與挑戰,期盼此轉骨的成功範例,第一個發生在流通產業。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