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慶祝99年軍人節暨抗戰勝利65週年活動」
中華民國99年09月09日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出席「慶祝99年軍人節暨抗戰勝利65週年活動」,除頒獎表揚「國軍楷模」、「敬軍楷模」及「全民國防教育傑出貢獻獎」,祝賀得獎人以無私奉獻與傑出表現脫穎而出,獲得殊榮之外,並對國軍弟兄保國愛民、犧牲奉獻的精神,表達肯定與敬佩之意。
  總統致詞時闡述抗戰勝利、九三軍人節與台灣的關係。總統表示,九三軍人節是為了紀念抗戰勝利而來,1945年(民國34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同盟國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時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元帥隨即發布「第一號命令」:在中國大陸(滿州除外)、台灣及北緯16度以北的法屬越南境內的日本高級將領和全部陸海空軍,應向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委員長投降。同年9月2日,盟軍在東京灣美艦密蘇里號舉行受降典禮,中華民國政府派軍令部長徐永昌將軍代表參加,日本在典禮中提出降書,承諾接受「波茨坦公告」。
  總統說,受降典禮後,接續是各戰區受降儀式,9月9日上午9點鐘,在南京中央軍校舊址大禮堂舉行中國戰區受降儀式,當時是由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代表我國接受日本代表駐華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呈遞降書;10月25日,又在台公會堂(即今中山堂)舉行台灣省受降典禮,由當時日本總督安藤利吉呈遞降書。
  總統表示,1943年12月,盟軍在埃及開羅舉行會議,發表「開羅宣言」,當中有一項攸關台灣前途的規定,即日本竊自中華民國的領土,包括東三省、台灣及澎湖群島必須返還中華民國。而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也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並重申履行「開羅宣言」中的相關條件。以上兩項宣言、麥帥「第一號命令」,以及日本在南京與台北的降書,這些儀式與文書都是重要的歷史事證,不僅代表戰爭結束,更代表台灣回歸中華民國版圖,具有國際法與國內法的法律拘束力。1952年(民國41年)4月28日,中華民國與日本在台北賓館簽訂「中日和約」,再度確認中華民國在台灣行使主權的事實。
  回顧這段歷史,總統表示,如果沒有抗日戰爭的勝利與國軍的浴血戰鬥,日本就不可能歸還台灣、澎湖群島及東三省,因此,政府在民國35年4月訂定9月3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民國44年進一步訂定該日為「軍人節」,每年舉行中樞秋祭國殤典禮。由此可知,「軍人節」不僅是全體國軍官兵的節日,更是國家「浴火重生」與台灣重返中華民國懷抱的重要紀念日。
  總統認為,抗戰八年是中華民族最艱困與光榮的歲月,抗戰的主要戰役如上海保衛戰、南京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台兒莊大捷等等,都是國軍在前線奮勇抗日的壯烈紀錄。事實上,抗戰期間國軍與日軍激戰,計有會戰22次,大型戰役1,117次,小型戰鬥3萬8千多次,兩百多位國軍將領英勇殉國、傷亡官兵高達322萬餘人,據估計民眾死亡至少2,000萬人,可說是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民族禦侮聖戰,這段歷史絕對不能被遺忘,更不容許篡改!
  總統強調,多年來政府非常重視抗戰史實,國防部先後編纂、出版抗日相關叢書335冊,民間出版相關歷史著作有453冊,國史館、中研院也有專業學者進行研究。總統表示,「不容青史盡成灰」,這段重要的歷史不只是專家學者的責任,每一個國民都應銘記在心,因為欲亡其國,先亡其史。因此,認識歷史、維護歷史與保存歷史,是每一個國民愛國的表現;要捍衛中華民國,就要充分瞭解中華民國的歷史,抗戰的史實絕對不容扭曲、竄改。今後政府也將鼓勵這方面的學術研究,透過各種方式讓國人瞭解這段歷史與國軍的貢獻。最近一年來,國軍陸續辦理「古寧頭戰役60週年」、「登步大捷60週年」、「一江山戰役55週年」、「大二膽戰役60週年」,以及「抗戰勝利65週年音樂會」等重要活動,彰顯國軍的貢獻,這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教育,國人應該謹記。
  由於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總統認為,二十一世紀的戰場已經沒有前後方之別,作戰方式也為之改變,成敗關鍵不再取決於兵員多寡,還包括:人員素質、武器精良程度、部隊士氣和全民的支持,因此政府的國防政策是以「打造精銳新國軍,確保台海無戰事」為核心理念,從「預防戰爭」與「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思考出發,希望在合理的財力資源支持下,落實兵力調整、聯戰整合、國防機制革新及人才培育等改革。
  總統指出,中共到目前為止仍有1千多枚飛彈部署在大陸沿海地區,對台灣構成威脅,因此我們建軍備戰的工作絕對不可以鬆懈;不僅要積極向外採購防衛性武器,並且要以上兵伐謀的戰略觀點、創新的精神,重視人才運用,全面強化作戰能力,以爭取我們的戰略優勢。
  總統表示,今年國防部總共選出73位國軍楷模,其中特別增加表揚18位救災楷模,他們都是實際參與去年莫拉克風災的救災任務,以及支援海地地震賑災的英雄,獲得這項殊榮,可謂實至名歸。特別是「災害防救法」修正後,已明確賦予國軍主動執行救災任務的責任,故面對可能的天災,國軍要以「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的態度,建立「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的觀念,及秉持「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的原則,確實做好防災工作。
  總統認為,國軍的貢獻除了「光復台灣」、「保衛台灣」與「建設台灣」之外,「守護台灣」--守護台灣的環境、守護災區的民眾,也是國軍中心任務的重要變革。總統表示,政府遷台61年來,因為國軍官兵弟兄們夙夜匪懈、保衛台灣安全,才使我們有機會發展經濟、普及教育、保護環境、照顧弱勢,並發展逐漸成熟的民主制度,國人對國軍應心存感念;他身為中華民國總統,有責任、更有決心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台灣的尊嚴與維護台灣的安全,讓自由、民主、和平與繁榮永續向前邁進。
  最後,總統再度強調,國家的未來掌握在國人手上,國家安全不僅是軍人的責任,每一位國民也都要投入,才能確保台灣的安全與穩定。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