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08月27日
副總統出席「投資台灣招商說明大會」
蕭萬長副總統上午專程前往台中,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憶如、經濟部次長梁國新、台中市長胡志強、台中縣長黃仲生等人陪同下,出席由行政院經建會舉辦的「投資台灣招商說明大會」,副總統並做專題演講。
副總統表示,他在政府服務數十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經貿政策相關之工作,對於台灣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的發展特別關注。他於擔任經建會主委時,經過縝密規劃,在84年3月推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為當時台灣的經濟發展,尋求新的出路,也曾經為台灣帶來一波投資熱潮。
副總統演講重點如下:
投資台灣、走向世界
一、兩岸關係改善,營造有利投資環境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台灣經濟逐漸回春。兩岸經密集協商與交流後,已於本年6月29日共同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立法院也在8月17日表決通過。這項成就是兩岸經貿關係制度化與正常化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台灣突破經濟孤立、走出被邊緣化的關鍵一步,以及落實「壯大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策略目標的開始。
從最近的實例可知,未來中國大陸將成為台灣石斑魚、甲魚、蘭花、茶葉、工具機、機械等農工產品重要的市場。台灣推動經濟轉型最重要的新興產業,包括:金融業、文化創意等服務業,也將隨著兩岸經貿障礙的排除,在中國大陸找到廣闊的市場與商機。
ECFA為台灣未來經貿發展打通任督二脈,利用中國大陸做為跳板,進行全球布局,將有助台灣融入全球經貿體系,並吸引跨國企業利用台灣做為進入東亞的經貿投資平台。
二、調養體質、產業升級
在結構調整與升級轉型之前,首先要調養經濟體質。新政府團隊在97年重新執政之初,面對百年罕見的金融海嘯,一方面必須採取短期振興措施,但另方面仍然不忘調養台灣的體質,改善產業結構。首先是建構有利的租稅環境,遺贈稅率由50%降至10%,營所稅率亦由25%降為17%。
其次,立法院在本年4月16日通過的「產業創新條例」,對進行創新研發、品牌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的企業提供各項技術輔導與獎勵措施,對促進台灣產業創新、轉型升級及提升競爭力將有極大的助益。
此外,政府也持續進行法規鬆綁及制度改革,推動改善基礎建設、提供土地優惠、加強技術轉型升級等工作。
經濟表現亮麗、國際看好
一、國際評等大幅上升
經過政府與民間兩年多來的共同努力,成果已逐漸顯見,不僅國際投資人看好台灣的投資環境,台灣的國際競爭評比排名也大幅躍升。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 2010年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從去年的第23名,一舉晉升至第8名,整整進步15名。這是台灣16年來評比表現最好的一次,也是這一次進步幅度最大的國家。顯示新政府兩年來推動各項施政,已經獲得國際機構的肯定。
二、2010年經濟成長創下21年新高
除了投資環境改善之外,台灣今年的經濟表現也相當亮麗。根據行政院主計處8月19日公布的最新經濟成長預測,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13.1%,全年經濟成長將上修至8.24%,創下21年來成長率的新高。
這些數據代表台灣經濟充滿韌性與發展潛力,我們不僅擺脫全球金融海嘯的陰霾,迅速恢復成長動能,同時可以預期隨著兩岸ECFA的簽署與經貿關係的改善,台灣將成為國際企業尋求合作,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最佳夥伴。
全球招商、點亮台灣黃金十年
一、投資台灣利基
進入後ECFA時代,兩岸政治不確定的風險大幅降低,台灣在國際投資版圖,以及在東亞區域的戰略價值可望雙雙提升。這意謂著企業新成長機會的來臨,也是全球投資人最近積極尋求與台灣建立夥伴關係的重要原因。投資台灣的利基在於,兩岸有共同的語言,以及密切的歷史文化關係;另外台灣不論在經商文化、法制保護、以及優質人力資源方面,都已經有豐富的成就。因此國際企業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有效捷徑,是與台灣業者合作,利用台灣擁有的特殊利基與經驗,共同進軍中國大陸。
二、全球招商策略與主軸
馬總統在今年7月1日指示行政院成立「全球招商專案小組」後,各部會很快動員起來,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行政院已釐定「投資台灣.全球招商」的策略方向,針對愛台12項建設、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產業與十項重點服務業等32項重大建設及計畫,規劃民間可分享和參與的十大招商主軸,共計84件計畫,招商金額超過4,000億元。
三、政府齊力、投資安心
這次招商工作與過去最大不同之處,在於行政院整合全體部會之力量,從上而下、從中央至地方,全程協助國內、外投資人,順利完成投資計畫,讓投資人感受到政府的用心。目前行政院成立的「全球招商專案小組」,由吳院長擔任召集人,陳沖副院長擔任副召集人;專案小組下設「行政院全球招商規劃推動委員會」,由經建會劉憶如主委擔任主任委員,負責規劃整體招商策略,研擬招商主軸;經濟部並成立「行政院全球招商聯合服務中心」,由經濟部施顏祥部長擔任主任,提供單一窗口服務。此外,各部會亦成立招商專案辦公室。行政院招商團隊,務求對國內、外投資人,提供「專人、專責、專業、專心」的客製化服務。
中部企業見證台灣實力、耀眼國際
一、從傳統出發、朝向高科技蛻變
過去三十年來,台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當中一直居於關鍵地位,在許多新產品的發展過程中,幾乎從未缺席。
台灣中部地區過去是傳統產業發展重鎮,從生產傳統的鞋類、網球拍、五金、毛巾、絲襪等,到現在轉型升級為精密機械、光電、自行車、航太等高科技產業聚落。除了工業之外,中部地區也是全國農業生產重鎮,供應全省蔬菜、果樹、花卉等重要的農產品。此外,中部地理位置優越、人情味濃厚、氣候怡人,而且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
二、放眼未來、產業轉型
這一次行政院挑選的招商項目,非常適合中部地區業者跨業轉型或升級。例如:農業可以支援生技產業發展;觀光可以和文創、美食及國際醫療結合;光電、自行車與機械等產業聚落可以結合智慧電動車、智慧型手持裝置相關產業,拓展全球市場。此外,中部氣候也非常適合太陽能、風力發電等綠色能源的發展。
三、中部發展、商機擴大
從這次全球招商第一波十大招商主軸計畫來看,與中部有關的項目有:高鐵台中車站特定區開發、台中港工業專用區興建營運投資案、台中市水湳機場經貿園區、台中港自貿港區、南投縣台灣工藝文化園區台灣工藝會館營運移轉計畫、台中創意文化園區藝文展覽館營運移轉案等六項,預估金額約八百億元,周邊商機更具加乘效果,值得企業界加以重視,好好把握。
放心投資台灣
台灣中部有很多企業先進早期是黑手出身,多年打拼的成功經驗,備受各界敬重,這些企業領袖都具備台灣本土堅毅、不怕苦、不畏挑戰的精神,也最瞭解台灣未來的投資機會。政府這一次在中部地區辦理招商大會,端出商機可觀的主軸項目,就是要優先與業界分享,期望企業界大力支持、響應,加碼投資台灣。政府也一定會以最高的行政效率,提供最優質的服務,由經建會透過跨部會協調,全力解決投資過程業者所可能面臨的投資障礙,讓各項投資案件能夠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