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9年08月24日
副總統出席「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第23屆第2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中午出席「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第23屆第2次理監事聯席會議」,對工商協進會為我國產業發展所做的努力與貢獻表示肯定,並以「投資台灣的未來」為題發表演講。
  副總統演講內容重點如下:
  壹、 世界經濟變局下台灣面對的挑戰
  一、金融海嘯後國際經濟新局
  (一)「新常態」(New Normal)下的全球經濟趨勢
2008年所發生的金融海嘯,對世界有很大的衝擊,在衝擊之後,整個世界經濟的局勢呈現動盪不安,「新常態」全球經濟局勢因而產生。
  西方經濟專家提出所謂「新常態」理論,認為短周期的上下震盪,將成為金融海嘯後的全球經濟常態,而全球經濟將處於「儲蓄增加、消費減少、金融去槓桿化、較低經濟成長、市場波動加大」的常態狀況。這種「新常態」不僅對企業經營及投資決策造成困擾,也讓各國政府經濟政策舉棋不定,尤其對高度依賴對外貿易的國家更加不利。

  (二)中國大陸及新興市場崛起
  以GDP成長而言,中國大陸已超越日本,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全年出口總額方面,去年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足見大陸經濟實力可觀,無論樂見或不樂見,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版圖的重要地位已是各國必須面對的現實。

  (三)綠能與環保成為全球經濟核心議題
過去都會認為環保議題是經濟發展的負擔,環保與經濟無法相容,但現在全球都能瞭解,環保議題是大家要關注的焦點,並且要將環保議題從負擔變成資產,也就是要發展綠能產業。

  二、台灣經濟面對的新挑戰
  (一)高度依賴出口的發展模式面臨考驗
過去很長的時間,台灣經濟成長的貢獻力主要來自於出口貿易,也就是說,我們是依賴出口甚深的國家,這樣的發展模式將面臨很大的考驗,外需市場變好,將有助我們的經濟成長。

  (二)產業發展遭遇瓶頸
  台灣的產業結構發展是:從初級產業的農業進入次級產業的製造業,再進入第三級產業的服務業,服務業目前約佔GDP的68%,其中產業轉型動能似乎不足,因此在經濟發展上出現瓶頸,由此可看出,台灣整個產業結構在經濟發展上是有困難的。
  近來產業發展與環保衝突問題日益凸顯,30年前,前往歐、日等先進國家訪問,見到許多環保人士進行抗爭,然而現在已經少見了,因為產業很自然地轉型。30年前前往日本北九州時,當地有許多船廠及高污染工廠,然而5年前再度造訪時發現,相關的公司仍在,但已不見煙囪排放出來的廢氣景象,環保工作做得相當澈底,是結合產業及學校合作成功的案例,類似的產業發展瓶頸該如何突破是台灣當前重要的課題。

  (三)就業不足與投資動能趨緩
  我國有許多產業外移,產業外移造成國內就業機會困難,失業率因而無法獲得改善,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投資動能不夠。現今,台灣是一個機會,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要改善投資環境,讓投資帶動經濟復甦與成長、創造就業機會、增加人民所得,並縮短貧富差距。

  貳、 新思維、新做法為台灣經濟帶來契機
  一、兩岸關係改善創造和平紅利
  (一)兩岸和平發展新局營造有利投資環境
  台灣必須以「亞太營運中心」為發展目標,要如何創造機會呢?就是要創造兩岸和平、和解氣氛的環境,要創造這樣的環境,其中經貿部分影響最大,對我們來說,也是最重要的,目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因此需要制度性的協商機制。

  (二)制度化協商開啟兩岸經貿新局
  如果沒有走上正常化、制度化,兩岸經貿的風險性、不確定性將會提高,為降低風險性、不確定性,兩岸就必須進行協商,這就是為何要簽訂「兩岸經濟協議」(ECFA)主要的原因。

  二、推動自由貿易,創造經濟成長新動能
  (一)ECFA為兩岸自由貿易奠定基礎
 ECFA簽訂後,將為兩岸貿易正常化、自由化奠定制度化基礎,並避免台灣被邊緣化。

  (二)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融入區域經濟整合
  簽訂ECFA後,我們可與東南亞國家進行區域整合,其他國家將會開始重視我們。例如簽訂ECFA後,新加坡提出研議經濟合作協議可行性,而其他國家如日本,也認為應加強雙邊經貿合作。這些都是台灣走向開放、自由貿易、經濟成長新動能的開始。

  三、推動稅制改革,創造低障礙投資環境
  (一)遺贈稅改革
  雖然有學者提出圖利富人、財團等批評,當時提出此構想是希望台灣有優良、優質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投資來台灣,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升國民所得。

  (二)營所稅降低
  此一企業稅制改革可大幅減輕國內企業租稅負擔,提高投資意願,並吸引外商來台投資,創造新的投資動能。

  四、推動節能減碳,追求永續發展
  (一)以行動落實全民節能減碳
  節能減碳是全球趨勢,現在主客觀環境都已成熟,台灣雖然不是「京都議定書」的會員,也未能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相關活動,但我們仍要留意國際局勢的發展潮流。

  (二)追求經濟發展與環保平衡
  這幾年產業配合政府推動節能減碳工作成效良好,如二氧化碳排放的減量,2008年、2009年分別減少4.4%及5%,節能減碳工作對台灣的未來非常重要。

  參、 投資台灣未來,開創黃金十年
  一、以投資未來帶動經濟升級
  台灣依賴出口太多,出口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最大,今年第一季與第二季GDP成長分別為百分之十二點多及百分之十三點多,其中有一半並非出口,為內需所致,而內需成長最快的因素是投資,而非消費,投資能夠帶動經濟成長,因此要投資未來。

  二、投資未來五大重點
  (一)投資創新與品牌
  政府不僅關注研發預算的分配,也相當重視企業的「創新」與「品牌」,有了「創新」與「品牌」,台灣才有未來,產業才能脫胎換骨、升級轉型。

  (二)投資教育與人力發展
  因為少子化及人口老化,台灣未來的人力需求,會有隱憂與危機,其中的隱憂是供給過剩(oversupply),166所大專院校中該如何招生呢?教育一定要走向國際化、產業化,教育是台灣具有優勢的特色,也是我們要保有的資產,持續對教育及人力投資,將會我們的生產力及競爭力。

  (三)投資新世代產業
  為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政府已積極推動六大新興產業(生物科技、觀光旅遊、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文化創意)及四項新興智慧型產業(雲端運算、智慧電動車、智慧綠建築、發明專利產業化),以及十項具發展潛力之服務業(國際醫療、國際物流、音樂及數位內容、會展、美食國際化、都市更新、WiMAX、華文電子商務、教育、金融服務業)等發展計畫。這些新世代產業應是政府與民間未來積極投資的重點產業。

  (四)投資基礎建設及生活環境
  政府目前正積極推動總統在競選時所提出的「愛台12建設」,基礎建設一定要完備,具有優質的生活環境,才能吸引人才在台灣居住。

  (五)投資綠色發展及環境保護
  為承擔對抗暖化的全球責任,並維護生態環境,未來應大力投資各種有利節能減碳的綠色生產及生活模式的相關設施,並投資復育國土及保護生態環境,以追求國土的永續利用及提高生活品質。

  三、全球招商,實踐黃金十年願景
  為投資台灣未來點燃火種,政府相關部門正積極展開全球招商,希望透過排除投資障礙及計劃性招商,藉由投資台灣引擎的啟動,將台灣打造成為新世代的亞太營運中心,實現黃金十年的願景。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