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08月24日
副總統出席「2010大師論壇--氣候變遷國際高峰論壇」開幕典禮
蕭萬長副總統上午在總統府資政劉兆玄、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蔡清彥、聯合報系總經理王文彬等人陪同下,出席由經濟日報舉辦的「2010大師論壇--氣候變遷國際高峰論壇」開幕典禮,會中主辦單位並邀請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斯壯博士(Dr. Elinor Ostrom)以「氣候變遷與全球治理」為題做專題演講。
副總統全程以英語致詞,內容中譯如下:
今天非常高興出席這場盛會,有機會一睹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斯壯博士的大師風采。經濟日報連續第4年舉辦「大師論壇」,記得去年邀請克魯曼博士(Dr. Paul Krugman)來談「全球經濟金融展望」,以及今年6月邀請威廉森博士(Dr. Oliver E. Williamson)主講「企業從交易成本學到什麼」,當時我都在場聆聽,並深感獲益良多。今天非常感謝主辦單位再次精心安排,特別邀請到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斯壯博士主講「氣候變遷與全球治理」,在全球面臨資源耗竭、氣候劇烈變化之際,我相信大師的真知灼見,將可以為我們指引一些方向,做為今後擬訂永續發展政策時的重要參考。
歐斯壯博士是首位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她也是第一位強調「共有財」(common property)管理的傑出學者。在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成為全球共同關切話題之際,歐斯壯博士有關如何治理共有財的學說開始受到重視,也因此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她認為「共有財產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人類為自己私利的動機不會改變,但透過學習合作,可增加資源共享,更可以永續發展。
歐斯壯博士支持目前「總量管制碳排放」的作法,但她指出,解決全球暖化問題沒有「萬靈丹」,必須透過各方參與,歐斯壯博士認為與其等待各國領袖談出方案,不如先從自身做起,例如多利用大眾運輸系統,避免過度使用汽車,城市建築朝綠色節能的方向規劃等,共同致力減碳救地球。因此她呼籲大家,不要再問「我能做什麼」,只要去做就是了。
台灣是一個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的島嶼,地震與風災頻仍,潛在災害如土石流的地區遍及全島。近年來因氣候異常,導致降雨加劇,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嚴重的災害,使得我們美麗的家園受到重創,也凸顯我們的生態環境面臨迫切的問題,亟需政府與民間儘速建立一套完整的國土保育及防救災的制度。馬總統曾明確表示,台灣雖非「京都議定書」締約國,但台灣身為負責任的世界公民,面對全世界推行節約能源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潮流,當然會積極響應與實踐,以保護我們的家園與身處的地球,這個理念與歐斯壯博士所提倡的理念不謀而合。
馬總統宣示今年為「節能減碳年」,政府也配合訂定減碳目標與期程,希望二氧化碳排放量於2020年回到2005年排放水準,2025年回到2000水準,並規劃8年內每年提高能源效率2%以上,使能源密集度於2015年較2005年降低20%以上;2025降低50%以上。
為整合各部會氣候變遷因應策略,加速落實各部門節能減碳策略,行政院於2009年成立「行政院節能減碳推動會」,並訂定「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及其十大標竿方案,範圍涵蓋我國節能減碳各個面向,統籌規劃及推動包含產業、運輸、住宅以及生活等各層面的具體行動,有系統地引導全民邁向低碳社會,達到我國承諾的節能減碳目標。迄今,我國在節能減碳工作上已有相當績效,2008年時碳排放量已減少4.4%、2009年更達到5%。同時,政府正積極推動「減碳四法」的立法,做為節能減碳工作之法制依據,以達成我國二氧化碳減量目標。我們相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都是以提升國人生活品質為目標,從先進國家近年來發展的經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不必然衝突,只要國家的經濟發展是建構在「環境永續」的前提上,這兩者是可以並存並進的。
我要特別感謝主辦單位用心的安排,這次活動總共規劃包括兩場與大師對談、六場專題講座,以及節能減碳高峰論壇,相信可以對氣候變遷的相關議題有深入淺出的探討,我也希望所有與會專家學者及來賓踴躍發言,集合眾人的智慧,為綠色能源、環境保護及經濟發展,擘劃出一條具前瞻性、符合社會公益、可長可久的康莊大道。
最後,再次感謝歐斯壯博士遠道而來,您豐富的經歷及精闢的演說,將為這次論壇帶來更多的啟發,並敬祝本次論壇順利成功,祝福各位貴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