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08月12日
副總統出席「兩岸和平創富論壇」的閉幕典禮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下午在旺旺中時集團總裁蔡衍明、總經理蔡紹中、旺報社長黃清龍等人陪同下,出席該集團主辦的「兩岸和平創富論壇」閉幕典禮。
副總統致詞內容全文如下:
今天很高興能應邀參加由旺報所主辦的第1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的閉幕典禮。過去兩天,來自兩岸產、官、學界的重量級代表齊聚一堂,討論後ECFA時代如何促進兩岸和平交流、共同創富等議題,透過各位熱情的參與,以及踴躍的發言,獲得非常豐碩的成果,也彰顯兩岸互惠互利、和平共榮的重要性。對於主辦單位與各位學者專家的貢獻,本人在此表達由衷感佩之意。
本人在政府服務數十年,大多數時間所處理的事務與經貿有關,深深體會90年代後台灣經濟與兩岸關係益趨密切,因此兩岸關係攸關兩岸人民的福祉,是大家所應共同關心及面對的問題,也是兩岸政府的核心利益。基此認識,本人也願意藉這個機會,就兩岸關係發展的脈絡、「兩岸經濟協議」(ECFA)簽署後的影響與展望,以及兩岸未來經濟發展與合作,提出一些看法,與在座各位先進分享。
民國79年我擔任經濟部長時,正逢新台幣升值、國內環保、勞工意識抬頭,許多廠商面臨外移的壓力,如何為台灣經濟發展尋找出路,是我一直關注及投入心力的重點;民國83年我擔任經建會主委時,就曾推動建設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構想;民國84年我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提出設置兩岸轉運中心的主張;後來我擔任行政院長時,更體會兩岸關係發展的複雜性與重要性。民國89年交卸公職後,本人即成立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倡議兩岸共同市場,以因應兩岸未來共同發展的趨勢。
民國97年3月23日第12任總統選舉勝選後,胡錦濤先生於26日與當時美國總統布希先生通電話時指出,「中國大陸和台灣應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商談,『九二共識』指的是兩岸雙方均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在一中定義上存在不同」(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should restore consultation and talks on the basis of “the 1992 concensus”,which sees both sides recognize there is only one China, but 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 ),馬總統注意到此一情事,問我可否在就職前去大陸一趟,看看兩岸是否可找到共同的語言。因此,同年4月12日本人身為中華民國副總統當選人,即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之名義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在與胡錦濤先生會面時就兩岸關係發展,提出「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16字,同年5月底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訪問北京,胡錦濤先生也回應「建立互信、求同存異、擱置爭議、追求雙贏」16字,這些訪問增進了兩岸彼此的了解,也奠定後來兩岸協商與交流的基礎。
自民國97年5月馬總統就職後,兩年多來政府本於「先經濟,後政治」、「先易後難」、「先急後緩」的原則,積極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成果相當豐碩。兩岸如今已舉行5次高層會談,簽署14項協議及一項共識,包括大陸居民赴台旅遊、海空運直航、郵政合作、金融合作、食品安全、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農產品檢驗檢疫、標準檢測及認驗證合作、「兩岸經濟協議」(ECFA)、智慧財產權等,為兩岸經貿關係制度化及正常化合作奠定基礎。
更重要的是,這些協商的成果,降低過去長期對立的緊張態勢,促成兩岸互惠的合作關係,進而開啟兩岸關係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局,也為東亞區域和平的前景,建構了穩定的基礎。
這些年來,兩岸經貿蓬勃發展,為雙方創造極大的利益,據估計,累計至2008年,台商對中國大陸貿易總額貢獻14.6兆美元,所占比重近10%;另外,近2萬家台商創造的就業機會超過1,400萬個;納稅1,100億美元,占大陸財政稅收超過3%。在貿易方面,兩岸的貿易逐年大幅擴增,台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總額,已由78年的38億美元增加至97年的1,054億美元,中國大陸更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地區及第二大進口來源(僅次於日本)。在投資方面,至98年底,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占台灣對外投資約56.9%,中國大陸成為台灣最大投資地區,而台灣亦是中國大陸第三大投資來源(僅次於日本及美國)。兩岸經貿交流、發展迄今,已緊密結合、相互依賴,形成一個強大的經濟圈。97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加速升溫,先是兩岸三通、大陸觀光客來台,接著開放陸資來台進行直接或間接投資,對雙方經濟效益已逐漸顯現,如今陸客來台觀光已突破135萬人次,帶來新台幣500億元以上的商機;海空直航大幅降低人員往返兩岸及企業經營成本,並大幅提升台灣在亞太地區的競爭力。
今年6月29日海峽「兩岸經濟協議」(ECFA)正式簽署,是開啟兩岸間進一步正常化、制度化交流與合作的里程碑,讓台灣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潮流,兩岸人民得以分享更多和平交流的利益,不僅是兩岸,海外華僑及國際社會均給予高度的肯定,包括美國、日本、歐盟、德國、法國、新加坡、紐西蘭、泰國等國家與WTO秘書長LAMY紛紛表示歡迎,更驗證我中華民族的高度智慧。
兩岸簽署ECFA算是一個很好的起點,由於兩岸關係趨於穩定,不僅改變台灣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地位,也激勵國內外企業增加投資台灣的信心,創造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利基,也奠定兩岸今後和平發展、合作互惠的良好基礎。今年7月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赴大陸時,馬總統特別提出「正視現實、累積互信、求同存異、續創雙贏」16字箴言,作為對兩岸下一階段發展的願景。當然,未來兩岸經貿關係若要進一步發揮「1+1大於2」的效果,一定要致力於建立雙方面充分保障與合作的機制,包括:貨品、服務、投資保障及爭端解決等協議,並應該儘速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以全面建立兩岸經貿的制度性發展。
前年經歷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之後,兩岸都意識到面對世界經濟變局,兩岸均有新的挑戰,大陸方面自明年起將開始推行第12個五年計畫,即所謂「125計畫」,目的就在推動經濟轉型與產業結構調整;對台灣而言,政府也努力推動產業升級與經濟「換軌」。當然,在此過程當中兩岸具有許多合作、互補的機會,包括:新興產業的發展、運輸物流的整合、服務業的創新等,同時兩岸也可善用所擁有的技術、人才與資金進行聯合開發計畫。台灣有技術,大陸有市場,可惜兩岸都缺少了國際頂尖、知名的品牌。兩岸應該發揮兩岸經濟圈的市場優勢,結合彼此資金、人才與技術,加速合作,共同發展全球華人品牌,開拓世界市場。最重要的是,兩岸必須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共同開創兩岸分工合作的模式,迎接兩岸新時代的來臨。
展望未來,我也期盼兩岸藉由攜手合作、優勢互補,創造區域和平、為兩岸人民謀幸福的有利環境。我們也深信,惟有兩岸和平、合作,才可能創富、共榮,促進亞太區域間的安定與發展,這也是國際社會共同的期盼。
最後,我謹在此敬賀大會圓滿成功,所有與會的貴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