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08月11日
總統接見「99年度全國模範農田水利小組長暨各農田水利會會長」
馬英九總統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見「99年度全國模範農田水利小組長暨各農田水利會會長」,對他們推展農田水利事業,充分發揮「生產、生態及生活」三生功能,為台灣優質農業奠定良好基礎,表達肯定與感謝之意。
總統表示,台灣過去是農業社會,水利建設至為重要,去年他特別以「水利興臺,功澤後代」為題,錄製「治國週記」,介紹高雄鳳山知縣曹謹所設的曹公圳及日本八田與一對興建嘉南大圳的貢獻;文化大學臺灣史專家尹章義教授對八田與一的貢獻有一段描述:「從事公務的人,只要努力工作,堅守崗位,愛護人民,即使是中下級官吏,也可以對臺灣人民做出貢獻」,因此只要真正為人民著想,必能獲得人民的愛戴。
總統也揭示政府刻正積極規劃推動的重點施政,包括「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開拓休閒養生、銀髮族、高所得等新興市場,發展健康、卓越及樂活農業;「小地主大佃農」創造老農民、年輕農民、農會、政府與消費者五贏局面,不會有農地出租無法收回的情事;「農村再生」進行農(漁)村地區軟、硬體環境改造,採「由下而上」、「計畫導向」全方位開展,沒有財團介入、更無圈地、徵地等問題。
總統指出,「兩岸經濟協議」(ECFA)簽訂過程中,政府堅持不增加開放任何大陸農產品,已開放的1,415項農產品關稅也沒有任何減免,協議也完全沒有觸及開放大陸勞工議題。在早收清單中,我方也爭取獲得18個稅項的農漁產品出口大陸,包括:石斑魚、香蕉、柳丁、火龍果、文心蘭等,這些作為均有利於台灣未來的農業發展。
總統強調,農業不僅關係到台灣的經濟發展,也是民眾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環,農業不但不能放棄,更要加以重視;農業不是夕陽產業,透過政府的施政作為,農業可以成為旭日產業。尤其台灣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農業的產值、出口及農民的生產力均有提升,政府會盡全力保障農(漁)民的權益,與農(漁)民站在一起。
「99年度全國模範農田水利小組長暨各農田水利會會長」下午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武雄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