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07月24日
總統出席「嘉邑行善團」紫荊一、二號橋、仁進橋通行典禮及參訪琮偉機械公司及東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前往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村出席由「嘉邑行善團」所建造的紫荊一、二號橋、仁進橋通行典禮,並與該團林塗發理事長、曾茂森團長及嘉義縣長張花冠等人共同主持剪綵儀式。
總統表示,八八水災的重建過程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嘉邑行善團」以民間的力量完成三座橋樑的建造就是其中之一,而團員中更有高齡達96歲的阿嬤志工,行善團動員7千多位團員、募集包括來自港澳,以及美國休士頓鄉親的善款,利用週休二日,完成紫荊一、二號橋、仁進橋三座重要橋樑,迄今行善團的志工已點滴建造436座橋樑,堪稱世界奇蹟。
總統說,海外鄉親的善款及行善團的義舉,就是台灣人民善良的代表,從家扶中心認養的各國貧童高達23萬人、國人捐血比例達8%、居世界首位,到海地震災後來自台灣各地的捐輸就高達1600萬美元等,台灣人民傳揚的就是我們所特有的「善良、進取、勤奮、包容」的核心價值。
總統稱許「嘉邑行善團」創造的不僅是世界奇蹟,更是「台灣之光」,他希望更多國人效法行善團的志工精神,將台灣人的善行持續散播、傳承給下一代;有時間的人做志工、有錢的人捐善款、擁有健康的人捐血,這就是他畢生所奉行的「分享」哲學。總統更以自身為例指出,他對於做志工、認養貧童、捐血,甚至往生後捐出大體,都已做好規劃,期盼國人也都能懷有志工及分享的精神,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
下午,總統分別參訪位於台南、以出口及生產汽車零組件為主的琮偉機械公司及東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除聽取簡報及參觀廠區外,並與相關業者座談,關心產業發展現況。
總統表示,簽訂「兩岸經濟協議」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廠商根留台灣、外商加碼投資,進而提升整體就業率,雖然兩岸經濟協議明年1月才生效,但正面的效益已開始發酵,兩家業者都感受到與以往的不同,除了訂單明顯增加外,並有擴廠及增資的計畫;而此次政府與中國大陸談判的策略目標就是要嘉惠國內傳統製造業;列為早收清單的項目獲得降稅之後,業者將更有意願根留台灣,明年政府也會爭取更多的開放,讓兩岸經貿制度化。
總統強調,台灣的經濟仰賴貿易,因此應將中國大陸市場視為助力、而非阻力;此外,自兩年前就任之後,即陸續推動兩岸直航、降低遺產稅及遺贈稅、簽訂「兩岸經濟協議」及智慧財產權保障等,簡單地說,就是為了「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灣競爭力」;另傳統製造業因「兩岸經濟協議」獲益而需才若渴,政府也必須協助企業覓得需求人才,特別是在總統大選時提出免費技職教育的構想,在今年經濟成長率比預期大幅提高,國內投資擴增、稅收可望增加的情形下,日後透過教育經費比例的調整,希望免費就讀高職的政見能早日付諸實行。
稍後,總統轉往台南縣白河鎮慰問今年獲得孝行楷模的吳祺峰同學,吳同學的祖母日前意外身故,總統特別前往探視吳同學,並在吳母黃老太夫人靈堂前上香致意,總統並慰勉吳同學繼續努力向學,貢獻社會,不辜負祖母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