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9年06月29日
總統出席「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第23屆第1次會員大會
  馬英九總統今天表示,雖然國內外許多預測機構都對後ECFA時代的台灣經濟前景抱持樂觀看法,執政團隊仍會步步為營,同時面對全球化各種面向的挑戰,希望朝野能夠理性、務實對話,共謀解決方案,尋求全民最大的利益。總統是在上午出席「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第23屆第1次會員大會時,做出以上表示。
  總統致詞時首先肯定工商協進會在台灣50多年來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成功扮演政府與民間的溝通橋樑,對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卓著。總統說,他上任後,全球遭逢百年來最大的金融風暴,台灣也難以倖免,政府適時採行多項振興經濟措施,並進行各項經濟體質改造工程,終於使得國內經濟穩步復甦。
  總統表示,我們的努力已獲得初步成果,今年5月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公布的2010年世界競爭力評比,台灣名列第8,較去年大幅進步15名;此外,今年第1季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為13.27%,是32年來單季最高成長紀錄,而今年全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由去年的-1.91%提升至6%以上,其中國際貨幣基金(IMF)與環球透視機構(Global Insight)對台灣2010年經濟成長的預測值也都達6.5%以上,部分外商銀行甚至估計到7%-8%,顯示政府的努力已得到國際肯定。
  總統特別強調,我們要打造一個具有台灣特色的經濟復甦。總統指出,過去十年世界經濟出現重大變化,經濟版塊逐漸向亞洲地區移動,多邊貿易談判停滯,單邊貿易協定快速成長,自2003年起,中國大陸已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但雙方卻缺乏完整機制建立秩序、解決爭端,並促進貿易競合發展。我們之所以要和中國大陸洽簽ECFA,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兩岸經貿制度化、促進台灣進一步國際化,及避免台灣在亞洲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中被邊緣化。
  總統表示,今天兩岸即將簽署的經濟協議也許是維他命,但絕對不是萬靈丹,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我們仍要持續追求創新,打造有利企業發展的投資環境;因此,立法院日前通過「產業創新條例」,除提供多元化獎勵工具,促進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轉型外,並配合調降營所稅稅率至17%,使我國公司的所得稅稅率與新加坡(17%)及香港(16.5%)相當,營造具國際競爭力的租稅環境。總統說,除了通過產創條例,其他政策也要有所調整,以因應後ECFA時代的嶄新機會,例如,在製造業方面,要將中國大陸由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放眼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服務業方面,此次開放包括銀行、會計、醫療等業別赴中國大陸經營,其中銀行業的開放對台灣的金融服務業尤其重要。
  總統強調,ECFA的簽訂可提供台灣與其他主要貿易競爭對手一個立足點平等的地位,而除了制度化、國際化、及避免被邊緣化外,也向全世界展現兩岸和平繁榮的曙光。總統說,ECFA除了可加惠台灣的中小企業、農業及服務業,也希望能讓外商加碼來台投資,設立營運總部,打造台灣成為亞太經貿樞紐;同時,也能協助我國產業更有效進入中國大陸等亞太新興市場,建立台商營運總部,並確保產業根留台灣。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