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9年06月25日
副總統出席台商與中國經濟發展研討會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出席由國策院與全國工業總會主辦的「台商與中國經濟發展研討會」,對與會人士長期關心兩岸經貿發展,表達感謝,並針對協商多時的「兩岸經濟協議」(ECFA)於昨日完成最後協商,發表看法。
  副總統指出,30多年前台商遠赴海外爭取訂單,由中小企業逐漸茁壯成大企業;20多年前則因台灣國內經營環境丕變,台商不得不外移前往中國大陸投資,有人說是「出走」,實際上這應該視為是台灣經濟力量的延伸。
  副總統進一步解釋,早期台灣企業前往中國大陸投資均採間接迂迴的方式進行,後來因廠商及投資金額愈來愈多,政府不能再漠視,因此提出事後報備的機制。現在全世界及中國大陸各角落都有台商存在,代表台商的力量、韌性及旺盛的企圖心,已帶動整個台灣經濟力量不斷地向外擴大與延伸,因此台商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政府相當重視並會加以協助。另方面,台商也為中國大陸帶來鉅額外匯、創造就業機會及增加稅收,對中國大陸的經濟同樣多所助益。
  副總統強調,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某個階段就會面臨轉變,台灣與日本均是如此,而現在中國大陸也開始面臨轉變。首先是開始重視新(綠)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雲端技術等產業,企圖趕上先進國家的腳步;其次,強調內需產業,將過去依賴出口的情況降低,轉由內需帶動成長;再者,縮短內陸地區、鄉村與沿海地區、城市間的經濟差距;加上「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及環境保護意識的抬頭等,都與台灣早期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壓力與問題類似,因此台商應注意這些轉變,做好必要的調整,採取新的經營理念與模式。
  副總統強調,ECFA的洽簽正好提供台商對中國大陸市場重新定位並提出新策略的機會,相信台商一定能做好準備,迎接新挑戰與新機會的來臨。
面對「後ECFA時代」的到來,副總統指出,政府的經濟戰略思維也有所改變,將輔導台商從代工製造經營型態轉型為行銷市場模式;政府固然會做好配套措施,但企業本身的心態也應有所調整。
  副總統表示,此次ECFA早收清單,其特色是中小企業及傳統產品居多,且產業多分布在中南部,雖然這些產品在台灣有很好的發展,但若能改善外在環境,朝市場區隔、高價值方向發展,使整個產業結構得以升級轉型,就可提升經濟效益、創造就業機會、吸引外商投資,為台灣中小企業帶來第二春,相信社會各界便能以更正面的態度來歡迎兩岸洽簽ECFA。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