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06月05日
總統出席中國文化大學98學年度畢業典禮時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出席中國文化大學98學年度畢業典禮時,期勉畢業學子秉持「誠以待人、敬以治事」的精神與態度,一步步向前邁進,一起為國家未來前景努力奮鬥。
總統讚揚文化大學是非常美麗的學府,創建於1962年,原本校名擬訂為「遠東大學」,後來先總統 蔣公建議改為「中國文化學院」,並「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已成為涵蓋文、法、商、理工、農業、新聞、設計及教育等12個學院、41個碩士班與11個博士班,學術領域完備的綜合大學,迄今所培育的博、碩、學士共計16萬餘人,貢獻非凡。
總統指出,中國文化大學校友在社會各界普受好評,更培養出許多專業與知名人士,例如企業界有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藝術界有美學大師蔣勳;學術界有中研院管中閔,還有氣象專家任立瑜、知名主持人李濤、製作人王偉忠等等,政府部門如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范良銹,也是文化大學傑出校友。
總統表示,學校有公、私立之分,但是人才卻沒有,因此他在競選期間就提倡縮短公私立學校教職員待遇與福利,上任後積極推動,終於在去年7月通過「學校法人及其所屬私立學校教職員退休撫卹離職資遣條例」,並從今年1月起開始實施,公私立學校教職員這方面的待遇將可趨於一致。總統說,這是一個起點,未來政府還會有更多作法,希望盡量拉近公私立學校之間的差距,讓更多人願意留在私立學校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繼續努力。
總統進一步表示,他相信:「建設可以使一個國家變大,但文化才能讓一個國家變偉大」,上個月他在就職兩週年記者會中也提出「文化興國」理念;過去60多年來,台灣發展出「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舉凡志工文化及愛心文化等都是讓國人深感驕傲的成果。例如,以宗教發展來看,台灣的宗教源自大陸,卻發展出「入世化,企業化、志工化」等特色,其次,台灣人民在志願服務、捐血及認養貧童等公益善行方面早已非常普遍,其中「世界展望會」及「家扶中心」長年認養世界各國貧童,至今已達23萬人;此外,今年1月海地發生強震,台灣即時全力協助,獲得海地政府及國際社會一致稱譽,成功地將台灣由過去的「愛心輸入國」變成「愛心輸出國」。
總統也強調未來大學朝向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性。總統認為,台灣高等教育無論在質與量上都相當充沛,若能提供全英語的教學環境,就能吸引國外學生前來就讀;適度競爭不僅有切磋學習的效果,也讓年輕人更有國際觀,而國外學生來台就讀後除了對台灣更加瞭解,回國後也會繼續支持台灣,就像過去我們所推行、非常成功的僑生政策一樣;6年前印尼發生海嘯時,台灣的救援隊就是透過印尼在台留學生校友會的協助,才得以順利前往災區援助,印證了校園國際化的成果。
針對台灣經濟發展,總統表示,國內經濟景氣已有效復甦,今年第1季的經濟成長率達到13.27%,目前更重要的是要讓經濟成長果實反映在就業市場;勞委會今年5月舉辦就業博覽會,呈現出求職人數少、求才公司多的情況,政府將在未來就求職與求才的落差,進一步做好媒合工作;雖然國內失業率已不斷下降中,從最高時的6.13%降到目前的5.39%,但政府必須持續努力,進一步降低失業率。
至於畢業學生關切的就業問題,總統指出,政府已針對青年、高學歷、研發與技術人力等,推出「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及「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也就是所謂的「22K專案」,盼能有效提升青年學子就業機會。
總統最後期勉畢業同學,務必秉持做人誠懇、做事認真,亦即「誠以待人、敬以治事」的精神,往前邁進,共同為國家前途奮鬥打拼,並祝福大家鵬程萬里、一飛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