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9年05月29日
總統出席國立台南啟聰學校120週年校慶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前往台南縣出席國立台南啟聰學校120週年校慶,與該校師生及來賓慶祝120歲生日。
  總統在教育部長吳清基及台南啟聰學校校長周志岳陪同下,向在場的同學們親切問候,並栽植樟樹,祝福該校百年樹人。隨即在致詞時以手語向全校師生問候「大家好,我是馬英九總統,祝福國立台南啟聰學校120年生日快樂,謝謝大家!」,博得師生及貴賓們熱烈掌聲。
  總統指出,1891年,英國長老教會牧師甘為霖先生租用洪公祠成立「訓瞽堂」,教導盲人點字教育,是該校開創之始。在過去120年中,經歷了許多變化,除加收聽障小朋友外,民國57年,學校改名為「台灣省立台南啟聰學校」,專收聽覺障礙學生,120年的校史,相信在台灣所有學府中特別令人印象深刻,值得鼓勵與肯定。
  總統表示,120年前,教育還不普及的年代,就有為特殊學生設立的專門學校,的確難能可貴,該校校歌寫著:「補天之闕,益人之能」-彌補上天的缺陷,增加人為的技能,正是設立特殊學校最主要的宗旨。國人有句話「天生我材必有用」,該校校歌也特別以「人無棄才,雖殘不廢」勉勵大家,意謂著每位身心障礙的孩子們,都能夠透過學習,改善自己能力、增加生活技能,這是普受國內外各界重視的理念,例如大家所熟知的美國殘障教育家海倫凱勒,就是既盲、且聾又啞,但她突破身體限制,成為最傑出的教育家,令人相當敬佩。
  總統說,中華民國一向重視身心障礙的教育與福利,他在台北市服務8年,要求民政、警政基層同仁必須學習手語,同時商洽中天電視台增加手語轉播,讓台灣當時12萬聽障朋友可以從電視上「看」到新聞,因為他深刻瞭解,聽障朋友無法以聲音進行溝通,形成諸多溝通問題。曾有聽障朋友告訴他:聽障的情況就像一個聽覺正常的人置身語言不通的國家,看不懂當地電視的感覺。因此,他花費10年時間,推動以手語播出新聞,服務聽障朋友;同時,也努力爭取在台北市舉辦聽障奧運,並提高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競賽表現優異獎金,由原先的5萬元提升至18萬元,那年預算支出增加近5千萬,但即便如此,能讓聽障孩子在運動場上獲得與一般人同樣的獎勵,就已讓人深感欣慰。未來他一定會秉持初衷,繼續關懷身心障礙朋友的教育與福利。
  總統也肯定啟聰學校對教育的重視與推展,除了目前的台南和新化兩個校區之外,並有幼稚園、國小、國中到高職12年的連貫教育。此外,學校注重口、手語教學,指導並鼓勵學生開口表達,加強學生溝通能力;尤其推行融合教育,除聽障學生外,也招收多元類型的學生,包括體育及美術資優同學,讓一般生與聽障生自然互動、相互學習。總統指出,日前他參觀新竹教育大學附設融合班,讓他相當感動,其中有位母親,4個小孩都是普通生,但選擇在融合班接受教育,因為她認為如此更能讓自己的小孩學習如何與身心障礙小朋友們相處,精神令人感佩。
  總統指出,台南啟聰學校擁有先進完善的多媒體設備,藉由輔具及「視覺傳達」營造無障礙環境;此外,學生宿舍、餐廳、活動中心等也一應俱全,提供最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同時還設立南區聽障巡迴資源輔導資源中心,協助南部其他各學校有關聽障教育的問題,以及學生家長親職教育諮詢,其影響力不僅在台南及新化,更延伸到其他地區,發揚「振聾啟瞶」的教育功能,相當不容易。
  總統最後表示,今天前來祝賀,不僅代表了台南啟聰學校120歲生日,更是台灣聽障教育及特殊教育歷經120年發展,正是「補天之闕,益人之能」的最佳體現,是相當偉大的理想與感人的畫面。他期勉未來大家繼續努力,為身心障礙朋友付出更多關懷與支持。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