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9年05月26日
總統出席「全國文化論壇北區座談會開幕式」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出席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舉辦的「全國文化論壇北區座談會開幕式」時再度強調,政治人物應該幫助文化界發展,亦即政治要為文化服務,而不是文化為政治服務,如此才能進一步擴大文化界的發展空間,使文化界在真正自由、民主的環境中,快速且有意義的成長。
  總統致詞表示,舉辦文化論壇是他的競選政見,今天已是第4場,但事實上政府做得更多,包括他與蕭副總統上任後第一年就舉辦多場文化創意產業圓桌論壇,對推動文創法的立法通過有相當助益,相信今年大家將看到更為具體的成果。
  總統說,他在台北市長任內首創地方政府之先成立文化局,並延攬龍應台女士擔任文化局局長;他也提出「工程可以使一個城市變大,但只有文化可以讓一個城市變偉大」的理念。此外,他數度強調,在過去數十年,海峽兩岸很多是文化為政治服務,但我們希望能扭轉過來,讓政治或行政可以為文化服務,後來政府的作法也都朝向這個目標,希望未來能提供更多平台與資源,協助文化界發揮所長、突破創新。
  在文化預算方面,總統表示,雖然去年稅收情況因遭逢金融海嘯衝擊不甚理想,在編列下年度預算時相當困難,但政府仍努力不讓文化發展因此受到影響。行政院在去年2月即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6大新興產業之一,6天前他主持就職兩週年記者會時,還特別提出「文化興國」的主張,因為文化不是只有所謂有形層面,無形的如生活方式反更顯重要,就像臺灣人的核心價值:正直、善良、誠信、勤奮、進取、包容,都是很重要的精神。總統說,日前受到各界關注與肯定的陳樹菊女士,她所做所為充分實踐了很多核心價值,而這也是臺灣往前邁進的重要力量之一。
  總統指出,這幾年來他也觀察到許多令人振奮的文化現象,例如臺灣幾十年來的宗教活動愈來愈呈現入世化、企業化及志工化的特色,各種教派都往這一趨勢發展,儘管其本身理念非常出世,但行動都相當入世,尤其是動用大量志工、組織嚴密、行動具有效率,這些都是在中國大陸看不到的,而對我們社會產生非常正面的影響。
總統表示,臺灣各宗教間都能達到和諧合作的境界,深值國人驕傲,也象徵著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因此可以說,政府遷臺60餘年來,已在臺灣發展出一種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由宗教到美食小吃皆然。昨(26)日他與美食大師梁幼祥談到,牛肉麵是大陸沒有的外省美食,有趣的是,在大陸想吃牛肉麵時要說「臺灣牛肉麵」,因為這是經過60年的演化,所產生的臺灣美食代表作。
  總統指出,今年的文化論壇以文化創意做為主軸,此與政府目前的政策完全一致,之前的幾場座談會,與會者也提及文化產業發展以及政府與民間機制的整合、對藝文界的補助、提升文化消費人口、發放文藝體驗券、取締盜版及著作權保護問題等。目前正洽簽中的「兩岸經濟協議」,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與大陸洽談智慧財產權保護;這項議題與我文化產業關係密切,也是蕭副總統舉辦圓桌論壇後,與會者一致的決議,因此一定要在「兩岸經濟協議」中納入智慧財產權一項,以保護很多國人辛苦開發的文創產品的權益。
  總統指出,儘管有人表示憂心,但臺灣出版界的實力還是非常強勁,以2007年為例,臺灣出版了4萬5千種圖書,大陸同年則出版了13萬5千種,恰好是臺灣的3倍,然而大陸人口將近臺灣的57倍,其中差距為19倍,因此他在臺北市長任內,就構思將臺北市打造成為世界華文的出版中心。總統說,事實上我們是有這個機會,然而現在大陸積極延攬臺灣的優秀文化人才,甚至提出優渥條件,如何能夠防止人才流失,是我們很大的挑戰。
  總統進一步指出,近來,我們有許多教育界名師也被挖角,中研院及教育部因此提出「彈性薪資」計畫,預計今年秋天開始實施,對研究教學有特別表現的教授,其薪資將不受限制;這些作法都是為了因應華人世界裏正進行中的人才競爭情勢,為防患人才外流,希望在座與會者集思廣義,與政府攜手合作。
  總統說,臺灣因為有民主與自由的氣氛,創作空間非常寬廣,因此,政治人物應該幫助文化界發展,由政治為文化服務,而不是文化為政治服務,如此才能進一步擴大文化界的發展空間,使文化界在真正自由、民主的環境當中,快速且有意義的成長。
  總統最後表示,在座與會專家學者的意見,他非常重視,也會努力化為政策,因為文化興國不是徒託空言,而是要拿出計畫、行動與預算,才能將工作做好,期盼大家一起努力,達到文化興國的目標。
  上午的活動,文建會副主任委員李仁芳及國立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等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