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05月13日
總統接見「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訪華團(NCAFP)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在總統府接見「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訪華團(NCAFP),與訪賓針對兩岸關係與台美關係等相關議題,廣泛交換意見。
總統表示,「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是美國重量級智庫,去年來訪時,在「台灣關係法30週年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上,美國前駐中國大陸羅德大使特別提出,美國、大陸與台灣的關係是60年來最好的狀態,可說為這幾年兩岸關係的變化定了一個基調,許多人都加以引用。一年過去了,兩岸關係也有新的進展,迄今雙方已經簽署12項協議,目前更緊鑼密鼓地協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希望能儘快簽訂,讓兩岸經貿關係進一步制度化。
在台美關係方面,總統指出,過去一年中,雙方也因為軍購的進展以及軍事合作方面的提升,進入了一個新的狀態。去年「八八水災」,美軍來台協助我國進行救災工作,共出動了75架次直升機勤務;此外,今年元月海地發生震災,國軍派遣一架C130運輸機,從新竹起飛到達多明尼加,將物資、藥品轉送海地,沿途一萬多公里,都得到美國朋友的協助,讓雙方在人道合作方面,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總統進一步表示,去年年底台美雙方因為美國牛肉的問題產生一些爭議,使得美國的牛絞肉與內臟被禁止進口,但我們讓美國帶骨牛肉儘速進口,目前已經超過1萬2千公噸,這是我們進口美國牛肉最主要的部分,而內臟與絞肉約僅佔2%;此外,他也利用在舊金山與洛杉磯過境到中美洲訪問的機會,打了許多通電話與來自農業州的美國參、眾議員說明,獲得相當正面的效果。總統認為,這些事件的發生以及事後的損害控制,顯示雙方確實有高層的互信,讓衝擊得以大幅度降低。
總統強調,我們目前繼續推動與美國更密切的經濟以及其它方面的關係,相信透過持續的軍售與安全合作,將帶給台灣更多的安全感與自信心,有助於我們與中國大陸進行相關協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總統表示,目前台灣與美國的關係處在相當良好的狀態,NCAFP成員在此時來訪,他很樂於讓大家瞭解,台美關係可以說一直向前邁進中,台灣所扮演的角色已經不再是某些國家認為的「麻煩製造者」,反而成為「和平締造者」,這對台灣的國際形象有很大的幫助。再加上在海地救災上,台灣是最早到達災區的國家,並且與美方充分合作,救出好幾位原先可能罹難的災民,也讓台灣登上國際媒體,取得國際人道援助提供者的角色,這使得我們的外交工作取得更廣闊的空間,也是我們樂於從事的工作。
總統告訴訪賓,過幾天我們的衛生署署長將到日內瓦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這是我們39年來第2次參加,對台灣而言,參加這個會議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自從我們去年與會之後,因援用國際衛生條例,能夠取得H1N1病毒株,並據以自行製造疫苗,由於疫苗相當有效,讓我國成為全球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只有OECD國家的三分之一;接種率亦達25%,位居全球第5,與美國差不多;同時,我們不僅免費供應給國民,也向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願意援助價值500萬美元的疫苗給全世界有需要的國家。因此,能夠參加WHA,與WHO持續維繫關係,對台灣、對世界都是有利的。
訪賓感謝總統撥冗接見,對於總統上任後致力於改善兩岸關係與台美關係,表達肯定之意;隨後,並與總統針對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等相關議題,廣泛交換意見。
「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訪華團一行由會長Dr. George D. Schwab率領,成員包括:季辛吉中美協會主任Amb. J. Stapleton Roy、亞洲協會榮譽會長Amb. Nicholas Platt、資深副會長Prof. Donald S. Zagoria、太平洋論壇總裁Mr. Ralph A. Cossa及亞太安全論壇計畫副主任Ms. A. Greer Pritchett等人,上午由外交部次長沈呂巡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安會副秘書長何思因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