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04月30日
總統與專業組「產業類」國策顧問座談
馬英九總統今天下午在總統府與專業組「產業類」國策顧問座談,期盼大家發揮專業,提供卓見,做為政府精進政策的有利參考。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段時間國內經濟景氣情況甚為明顯,不久前行政院主計處公布數據,失業率除了二月份以外,已連續7個月下降;主計處雖估計今年經濟成長率為4.72%,但國際貨幣基金(IMF)的估計為6.5%,非常地高。還有其他十家外國機構的預估也都比國內預估還高。此外,IMF預估台灣物價上漲為1.5%,這兩個數字都是亞洲四小龍中最好的。
總統指出,我們前三個月成長比去年高出很多,主要因為積期較低以及復甦力道較強,失業率除了降為5.67%,無薪假在去年還有20幾萬人,現在已下降到只有一千多人,科學園區的也由13萬人降為40幾人,景氣連續三個月紅燈,相信會以預期的成績持續改善。
總統表示,政府希望看到的復甦應該具有四項特色,一是高就業成長,希望在今年把失業率降為五%以下;其次為是創新研發,不久前通過的「產業創新條例」乃為實現這個願望的主要工具,一方面降低營所稅到17%,同時也希望中小企業僱用勞工時,多僱用一位勞工,則給予半年每個月一萬元補助,情形特殊者可再予延長;第三為節能減碳,更是今年度重要的目標;總統說,今年是節能減碳促進年,在消極方面,政府對溫室氣體排放量,原本以2008年作為基準,但因為連續兩年排碳量減少,其中2008年減少4.4%,2009年減少5%,因此現在我們有能力以2005年做為目標,依環保署訂定,在2020年時碳排放量將回到2005年的水準,2025年則降到2000年標準,另外政府也承諾到2020年時減少常態排放(BAU)30%,根據環保署的評估,我國這樣的水準並不比其他國家低。
除了以上三項特色,最後則是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總統表示,我們與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只是其中一步,他在很多場合都強調,這是政府整體國際經濟戰略的一部份,也就是要「壯大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的一部份,唯有如此,我們才有機會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總統說,4月25日的辯論中,他很清楚地表示,我們要積極地與其他國家洽簽,因為這是我們加入WTO之後,身為會員的一項權利,此外我們也要求中國大陸不要干擾、阻撓我們與其他國家洽簽。總統強調,在與大陸簽了兩岸經濟協議之後,他會親自領軍政府的FTA小組,來推動此項工作,希望能有具體成果展現。
總統表示,兩岸簽訂經濟協議雖有利有弊,但絕對是利大於弊,能夠促進我們的出口、吸引外商投資及增加我們的就業機會等。另一方面,對於傳統弱勢產業,我們與大陸也有共識,他們儘量不會對我們的弱勢產業造成影響,倘若還有影響,據勞委會及經濟部估計約有17項產業、八萬名勞工,這八萬名勞工並非失業,而是可能在薪資或者福利方面縮水,因此,政府儘量不予納入,以使對台灣產生的衝擊降到最小,但對增加台灣的競爭力將有很大幫助。
總統最後希望在場顧問們能發揮專業、給予指教,對精進政府政策做出助益。
下午參加座談會者有:蕭萬長副總統、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副秘書長賴峰偉、國策顧問:姜欽城、黃大洲、黃和平、蔡定邦、許勝雄、楊世緘、顏文熙;經濟部長施顏祥、行政院經建會主委蔡勳雄、金管會主委陳冲、農委會副主任委員胡興華、勞委會副主任委員潘世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