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04月17日
總統出席兩岸經濟協議座談會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由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陪同,出席在台北縣秀朗國小舉辦的「兩岸經濟協議座談會」,座談會首先由經濟部長施顏祥、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農委會副主委黃有才以及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依序說明協議內容及效益,總統致詞後,與出席民眾進行意見交流,並於會後做綜合裁示。
總統致詞時表示,我們與大陸的貿易從20多年前開始,在2003年民進黨執政的時候,大陸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貿易量最多的時候,超過1,300億美元,這是非常大的數字,然而,雙方的貿易雖然在進行,但是政府都沒辦法有效加以管理,所以會有一些黑心商品出現在市面上。他上任之後,政府開始進行管理,與大陸就食品安全、商品檢驗認證、農產品檢疫檢驗設置規範,減少類似情況發生的可能性。
總統指出,我們知道與大陸的貿易與投資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必須用非常務實而且嚴謹的態度加以管理,讓它走上正軌。事實上,我們與大陸進行貿易,其中很大一部份是到了大陸之後,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然後外銷到歐美去,兩岸在這方面是合作的,而不只是他買、我們賣而已。我們過去20多年與大陸的貿易,都是我們享有很大的順差,順差的總數已經超過4,000億美元,等於有13兆以上新台幣的順差,最近這幾年,台灣與全球的順差還沒有我們與大陸的順差來得大,也就是說,如果不與大陸貿易的話,我們全球的貿易就會變成逆差,這已經是一個事實。
總統表示,台灣在外交上已經孤立,不希望在經濟上也被孤立,所以我們1990年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2年正式加入後,對我們而言有很大的幫助,我們2001年全球貿易進出口是2,200多億美元,到了2008年,增加到4,960億美元,增加了2.2倍,台灣當然有利益,但其實也有損害,我們的農產品、農民受了一些損害,但是因為因應得宜,農業產值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到4,100多億新台幣,原來2001年的時候是3,500多億新台幣,增加了18.75%,換言之,農民、農業人口雖然減少了17萬,但是每一個農民的產值增加了,讓農業獲得轉型。
總統表示,最近幾年他下鄉時常聽到漁民抱怨,認為以前可以補助漁船用油42%,現在只補助14%,這是因為世界貿易組織規定政府對於業界的補助要有限制,不然會構成不公平競爭,他上任之後沒有辦法再增加,但是為了使漁業能夠永續經營,政府就收購老舊漁船、減少耗費,幫助漁業發展,目前我國的釣鮪業幾乎是全球第一名,已經超越日本,就是因為政府許多措施幫助漁業的發展,以減少衝擊。
談到有人質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足夠,為什麼還要與大陸簽「兩岸經濟協議」,總統表示,這是因為世界貿易組織主要的運作方式是每隔幾年就推動一個多邊貿易談判,讓大家一起來談如何降低關稅、增加貿易,有東京回合、甘迺迪回合及烏拉圭回合等,但最近的多哈回合卻陷入僵局,所以現在全世界又回到雙邊協議,全世界到本(4)月6日為止已經簽了273個自由貿易協定,亞洲簽了58個,原來亞洲在2000年民進黨執政的時候有3個,去年增加到58個,增加了19倍,而這些簽署的國家裡只有兩隻經濟整合的孤鳥,一個是台灣,另一個是北韓。
總統告訴大家,昨天他到台中參觀台中精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這個公司是從事機械工業,他們現在外銷到大陸的產品要課8%的稅,如果能夠談成「兩岸經濟協議」而降稅,這家公司跟他們400家協力工廠以及800家衛星工廠都可以增加收入,也準備雇用更多人,換言之,不但可以增加外銷,而且可以增加就業,所以他們希望能儘快簽訂「兩岸經濟協議」,他們甚至把公司的一個產品取名為ECFA。
總統指出,機械工業是中部地區的生命線,台中精機的下游有很多廠商,他昨天也看了一家鉅茂公司,這是一個6人工廠,專門幫台中精機做某一部分的零件,一年營業額兩、三千萬,雖然是一個小工廠,但是養活六個人,因為東西做得非常好,所以與台中精機有幾十年的合作關係,許多這類小廠商都跟台中精機這個大廠息息相關,因此,有人說簽「兩岸經濟協議」只有大企業受惠,這不是事實,許多小企業也有利益。
總統表示,當初民進黨執政8年,陳水扁總統的競選政見也說要開放直航以及大陸觀光客來台,結果都沒做。而他上任第1年就實施了大陸觀光客來台,到現在為止,包括訪客、觀光以及其他商務考察一共來了151萬人,這當中差不多有90萬是觀光客,這151萬人帶來了870億的消費額,對台灣經濟的貢獻約是國內生產毛額的0.49%,這個數字不算太小,因為我們去年經濟成長在亞洲四小龍僅次於韓國,我們是負1.87%,新加坡與香港是負2%,韓國是0.2%,大家經濟發展都不好,但是我們還能名列第二,那個0.49%就很重要了,如果沒有這0.49%,我們在亞洲四小龍可能吊車尾。總統說,去年我們觀光的成長不是只有大陸,馬來西亞來的旅客成長了73%,港、澳、美國都有所增加。去年整個觀光成長達14.3%,可以說歷年來最好,足足增加了58萬人。陸客是主力,但是不是只有陸客,也不是只靠大陸,其他地方的表現都不錯。
總統表示,關於簽訂「兩岸經濟協議」,經濟部說明得很清楚:「一幫」、「二不」、「三要」,「一幫」就是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灣競爭力;「二不」是不開放大陸勞工、不增加開放大陸農產品;「三要」就是要降低關稅。如此一來,我們外銷大陸的產品才會增加,外商才願意來台灣投資,同時最重要的是保護台灣的智慧財產權,包括著作權、商標、專利。由於大陸仿冒的情況很嚴重,我們很多東西被大陸仿冒,需要這樣的協議來保障,增加我們的經濟成長與就業。
對於傳統弱勢產業可能遭受的衝擊,總統表示,政府上次與對方談判的時候也達成協議,希望盡量不影響,未來還會繼續談判,讓負面影響降到最少。但是如果有影響,經濟部也編列了950億元,分10年來幫助這些弱勢產業能夠適應。政府的規劃是一步一步讓台灣在競爭上不要吃虧,否則的話,日本、韓國如果都跟大陸簽了協議,台灣競爭起來就很困難,實際上,台灣目前的產業在全世界每個市場的佔有率都在下降。
總統強調,他身為總統,就是要幫台灣的廠商找出路,就是要讓廠商能好好做生意,他已經指示所有的外交官,除了其他的外交工作,將來的任務就是幫我們的產品開拓市場。總統認為,沒有貿易就沒有台灣,鄭成功的時代就是如此,鄭成功有位部將叫做陳永華,當時每年有50艘船運送台灣的鹿皮、樟腦到日本去賣,靠著國際貿易讓台灣生存。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可以得知,「開放一定興旺,閉鎖一定萎縮」,所以他希望讓兩岸的經濟貿易關係制度化,讓民眾能夠好好的做生意。
最後,總統希望大家參加座談會之後,回去也呼籲親友能夠支持兩岸簽署經濟協議,讓台灣有更大的空間,簽了之後別的國家對於跟我們簽自由貿易協定的壓力就會降低、誘因會增加,這對台灣是有利的。我們一定會把台灣的出路找出來,讓台灣真正的走出去。
總統於綜合回覆時表示,政府的全球經濟戰略有三:「壯大台灣」、「結合兩岸」、「佈局全球」,就是要幫助人民做生意、改善經營環境,與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協議」,讓我們賣到大陸的產品受到最少的關稅、甚至是零關稅,賣越多產品,我們的經濟發展就會更好、廠商無須出走,而且雇用更多員工。此外,「壯大台灣」不能只靠我們自己,還要吸引外商來台投資,簽訂「兩岸經濟協議」後,我們在亞太的經濟地位就不一樣了,其他國家看到我們與大陸的關係改善,就會比較放心跟我們談「自由貿易協定」。
總統指出,他在競選前提出的經貿政見就是要讓台灣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台商營運總部」及「外商區域總部」,不是只將雞蛋放在大陸,而是著眼於全球佈局,這是他上任後積極推動的目標,如此一來,台灣就活絡了、走出去了。
總統強調,簽訂「兩岸經濟協議」不但不會出賣台灣,而且可以讓台灣站得更穩、競爭力更強,更能夠維持台海的現狀。至於簽訂「兩岸經濟協議」是否需要公投的議題,總統認為,公投是人民的權利,在野黨要發動公投,只要依法辦理,政府不會干預。但是全世界的自由貿易協定或者類似「兩岸經濟協議」都是先送國會,國會監督是非常重要的,將來簽訂「兩岸經濟協議」,立法院不通過就不會生效,他請大家放心,一切一定按照程序。而在送立法院審議之前,陸委會與經濟部在每次談判之後,都會到立法院向王院長及相關委員會、各黨團報告,讓大家充分掌握進度,一定會落實國會監督、絕對不會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