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9年03月13日
副總統參加第二屆成功大學管理學院EMBA論壇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前往台南成功大學參加第二屆成功大學管理學院EMBA論壇,並以「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面面觀」為題,發表專題演說。
  副總統表示,簽訂兩岸經濟協議是要壯大台灣、連結兩岸及布局全球,讓台灣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亞洲經貿樞紐及台商與外商營運總部,若能達成這個目標,台灣經濟一定可以開創新局。
  副總統演說全文為:
  剛才賴校長提到,台灣經濟五十年來發展的過程,每階段都有挑戰與危機,因為台灣受外在因素影響很深,我在政府機關服務四十幾年一九七○年代石油危機、八○年新台幣升值、九○年代亞洲金融風暴、二千年是全球金融危機,每十年來都會有危機發生。因此,台灣如何生存壯大,是我們經濟面臨的問題。台灣是海島經濟,要與國際接觸,外貿很重要,也是經濟命脈,所以當世界經濟風暴產生,我們就要做政策上的調整,一年多來,政府處理還算正確,加上民間的努力,都能化解危機,讓經濟在過去幾十年來,創造不錯成績。
  昨日,有來美國的朋友來看我,他說很欣羨台灣地小人稠,卻能創造第四大外匯存底,經濟實力讓他很羨慕,但我告訴他,我們仍有很多困難要克服,包括內在與外在的困難。那些困難呢?也就是整體競爭力要提升,對內我們要積極創新,包括研究、發展、設計、行銷、品牌與通路等,這也是EMBA教授的內容。創新才可能與海內外競爭,讓品質比別人更好,讓客戶容易接受。對外則是取得公平競爭的地位,因為台灣今天的經濟成就,靠的就是與外界的貿易,我們需要原料,做成產品後銷到外國,因此進出口貿易市場相形要緊。
  這次金融海嘯後,證明最經得起考驗的是亞洲市場,因此21世紀是亞洲市場時代,亞洲也開始進入整合成為共同市場,如同北美自由貿易區、中南美洲、歐盟等,東南亞十幾個國家成立ASEAN,現在加上中國大陸、再來是日本及韓國,未來再加上印度、澳洲、紐西蘭,整個亞洲連起來,未來亞洲共同市場將形成。以台灣如此需要貿易的國家,竟仍不得其門而入,就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今天我要講的題目─兩岸經濟協議(ECFA)。
  由剛才說明的背景看,台灣不能沒有兩岸經濟協議,因為如果沒有,我們可能會被孤立,變成亞洲孤兒,相信我們不願成為亞洲孤兒,因為以我們的貿易量,不能不參與世界貿易市場。那麼,我們簽了後有何好處?一是避免被孤立,二為增加投資。經濟的確定性及可能性產生後,投資者就較有意願,尤其是外商,他們的看法是假如台灣與中國大陸簽訂了協議,他們的廠商及投資者也比較有意願與台灣簽訂相關貿易協定,因為他們要進入亞洲市場時,可以將台灣做為據點,美國也是同樣看法。
  昨日,美國應用材料製作中心訪賓來拜會,他也關心ECFA議題,他已在南科投資設立研發中心,聽說兩岸即將簽訂經濟協議,他表達高度興趣。就這一陣子接觸外賓的感覺,我感到台灣的機會即將來臨,因為投資增加,工作也就會增加,收入就會提高、內銷景氣與經濟成長都有正面幫助。現在,正是台灣經濟的關鍵時刻,我們一定要掌握好這個契機,這也是為什麼兩岸經濟協議要簽訂的原因。
  我在國貿局時就多次與外國洽簽協議,任何協議都是有取有捨(give and take),但我們在過程中必須爭取最大利益,將傷害降到最小,這是我們的策略。對於兩岸經協議,政府協商原則就是爭取最大利益,讓傷害降到最小。此外,兩岸經濟架構協議,何以稱為架構,因為我們是確定大原則,所以協商的項目不會太多,門不會開太大,例如機械、石化等,將來會面臨東南亞較大競爭的項目,就會先列入洽談內容。有人擔心自己的產業倘若較弱勢會遭受很大衝擊,請大家放心,我們會慢慢來,相關政府機關首長都很清楚,那些產業將承受較大壓力,因此絕不會讓產業遭受太大衝擊。
  現在,兩岸經濟協議還在洽談,但馬總統強調「三要」、「二不」,包括一要是關稅減免:保持競爭優勢;二要是投資保障:台灣在大陸投資很多,約有七百多億美元,因此台商需要保障,透過兩岸協議,才能更加確保台商權益;三要是確保智慧財產權:例如我們農業、文創產品等,如何建立制度,避免被盜版;另外,台灣的服務業進軍大陸後,服務貿易如何受到保障、讓機會擴大。
  「二不」,是大陸農產品不會開放,兩年前馬總統就職時就宣布尚未開放的八百三十項大陸農產品禁止進口,此次洽談不會開放,未來也不會,因為這與我們農民權益有很大關係,所以請農民朋友放心,還有就是大陸勞工也不會開放來台。
  至於大家擔心簽訂協議後是否有影響?倘若有些產業遭受衝擊,政府也已有相關措施,包括振興輔導、體質調整、損害就濟等,經濟部將分十年編列九百五十億新台幣,以協助弱勢產業因應衝擊,勞委會也會有安定基金,約三百六十五億元,以幫忙我們勞工朋友。記得當時我們推動加入世貿組織時,社會也很關心加入後,增加開放項目,會不會打擊產業,當時政府也針對如何照顧產業、勞工、農業如何輔導,有相關因應,因此政府都已有經驗,也會加強去做,務必減少衝擊。
  總之,兩岸經濟協議簽訂後,台灣體質可以提升,在競爭下我們的能力會更進步。我記得在國貿局時,美國火雞肉將進口台灣,當時我們雞農也很擔憂,記得雞農北上抗議,我還被丟雞蛋,我以此向美方表達我們遭受的壓力與擔憂,將開放進口時間延後一年,在這段期間政府開始積極輔導雞農、成立合作社及產銷管道,並降低進口飼料成本,一年後美國雞肉進口,大家還是選擇購買國內雞肉,威脅已告解除。因此,政府與民眾配合,我們一定可以面對外來的競爭與壓力。
  我在過去幾十年來從事經濟貿易,深覺台灣的貿易一定要走開放路線,但不是一下子就開放,而是慢慢來,我們的產業慢慢適應,讓產業升級轉型。兩岸經濟協議簽定後,台灣機會將更大,因為我們的東方是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西邊是現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北邊是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南邊為第五大的東南亞,我們地理位置很好,累積基礎也佳,國人教育水準高,因此我們要找好的機會,不能放棄任何機會。
  我在擔任經濟部長時,台灣產業面臨轉型,新台幣升值造成很多中小企業停止營業,選擇出走外國,但現在都已變成大型企業,例如寶成製鞋,現在工廠已達四萬多人,全世界四個人就有一人穿其品牌鞋子;康師傅食品,二十年前由中小企業前往大陸後,現在一年大陸有六十億包泡麵的生產量;旺旺企業的發展,也是如此。世界五百大企業都在大陸設立據點,我們如果沒有爭取機會,將來會後悔,所以這是我們的契機。我很期待將來兩岸經濟協議簽訂後,台灣經濟發展能進入新的階段,因為這是我們關鍵選擇,希望大家瞭解與支持。
  目前,政府有三大目標,將台灣建設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亞洲經貿樞紐、台商與外商營運總部,若能達成,台灣經濟一定可以開創新局。此外,我們要壯大台灣、連結兩岸、布局全球,讓台灣的產業除了中國大陸市場外,也擴及到歐、美、日其東南亞等市場,因此,大家要有信心,為台灣經濟一起打拼,只要政策正確,人民瞭解,與政府一起把握機會,台灣一定向前進。
  上午的論壇,陸委會副主委高長、經濟部次長林聖忠、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國貿局副局長蔣士煌及成功大學校長賴明詔都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