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03月12日
副總統出席億載會第七、八屆會長交接典禮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前往台南參加億載會第七、八屆會長交接典禮,並向來賓說明政府的經貿政策,盼政府與民間共同打拚,厚實台灣經貿實力,開創未來的繁榮前景。
副總統致詞表示,去年全球歷經金融海嘯的襲擊,台灣同樣受到嚴重影響,所幸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減緩經濟不景氣可能帶來的衝擊,例如行政院劉前院長宣布實施的銀行存款全保政策,穩定了民眾信心,政府毋需動用公務預算挽救金融體系,協助我國金融機構渡過危急的時刻,並成為亞洲第一個實施銀行存款全保措施的國家,也讓其他國家決定仿效台灣的做法,由此可見當時政府決策的正確性與前瞻眼光。此外,政府發放消費券及提出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等重大措施,均有效刺激了國內景氣、提振內需市場。
副總統指出,部分經濟機構預測台灣去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為負5%,甚至有人認為將達負10%,所幸在政府與民間的攜手打拚下,台灣去年的經濟成長率僅為負1.8%,遠優於部分機構的預測數據,而且我國的經濟成長率自去年第4季起呈現快速成長趨勢,證明台灣逐漸走向經濟復甦之路。
副總統說,未來我們應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看待台灣的經濟發展,政府現已提出具有台灣特色的經濟政策,希望讓經濟成長帶動就業機會,同時要強化我國產業的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大量投資研發能力,建立台灣的創新形象與品牌特色,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他認為這是厚植我國經濟持續成長的基礎。另外,在追求經濟發展時,更應注重節能減碳,以行動關心地球環境的永續發展。
副總統強調,台灣應多關注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因為現代的經貿往來不僅是國對國的議題,更已經擴大為區域之間的整合發展,例如美加墨等國成立了「北美自由貿易區」,或是歐洲國家推動的歐洲共同市場等,都是區域整合的實例,尤其東協國家將與大陸、日本、韓國、印度以及紐澳等國進行經濟整合,並相互實施免關稅措施,對全球經貿的影響力可想而知。
副總統說,台灣在東南亞各國均有重大的投資與貿易往來,倘若台灣無法順利成為區域經濟整合的一員,台灣的企業將會面臨競爭力下降、邊緣化的困境,因此已成為台灣最大外貿市場與投資對象的中國大陸,當然就是政府經貿政策首要的關注焦點,未來若與大陸順利洽簽「兩岸經濟協議」(ECFA),讓台灣躋身區域經貿整合的一員,台灣才可以進一步強化自身的經濟實力與競爭力。
副總統指出,政府將會採取有效策略與步驟,讓台灣在簽署「兩岸經濟協議」後擴大自身優勢,同時降低可能風險與衝擊,尤其是攸關台灣經貿競爭力的產業,政府將會列為優先爭取項目,其他則可視情況以分階段方式逐步開放。副總統也說,我與大陸將來簽署的「兩岸經濟協議」,將比照大陸與東南亞國家簽署的模式,首先由雙方提出相互關稅減讓的項目,並列出「早期收穫清單」,同步減少非關稅障礙與管制,促進貿易自由化。
副總統也強調,目前開放來台的1,415項大陸農產品,其中4百多項是在2000年,前國民黨政府執政時期開放來台,後來民進黨政府執政時期又開放了9百多項,但是2008年新政府上任後,並未增加開放任何一項大陸農產品來台,這也是馬總統與他在競選時期對選民的承諾,未來政府一定會堅持下去,同時政府也不會開放大陸勞工來台。另外,外界人士擔心簽訂ECFA後,部分台灣產業與勞工可能無法承受衝擊,經濟部已編列了950億元預算,未來將分10年協助產業過渡,並進行勞工轉業等輔導措施。
副總統指出,台灣屬於海島式的經濟型態,持續開放才能維持經濟繁榮,由台灣過去四百年的歷史可以知道,自由開放的貿易是台灣發展的命脈,我們應與國際接軌,尤其是在全球正快速進行區域經貿整合之際,台灣更應該把握趨勢,絕不能缺席,政府一定要幫台灣的經濟找到出路。他認為,「兩岸經濟協議」就是台灣進行區域經濟整合的起步,尤其我國主要經貿競爭對手-韓國一直十分積極與歐美及東協各國洽談自由貿易協定,因此台灣更應加快腳步,創造自身優勢與競爭力,以長遠眼光打造我國未來經貿發展的雄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