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03月05日
總統出席「總統與民有約」兩岸經濟協議座談會
馬英九總統今天表示,簽訂兩岸經濟協議是為了要壯大台灣、連結兩岸、布局全球,將台灣打造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及台商全球營運總部以及外商的亞太營運總部。
總統表示,與中國大陸簽訂經濟協議,不會有政治語言,例如一國兩制、中國統一等都不會出現,純粹是商業用語言。另外內容將盡可能公開,並經過立法院通過,因為政府進行此事要符合三個條件:國家需要、民意支持與國會監督,請大家一定要放心。
總統強調,台灣地理面積不大,但我們一定要看清情勢、準確判斷,才能找出一條出路,他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一定保證為台灣找出路,相信台灣向前行、台灣一定贏。
總統是晚間出席「總統與民有約」兩岸經濟協議座談會,並與民眾鄉親進行互動時,作了以上表示。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跟各位報告為何要跟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協議,簡單說就是為台灣找出路。為何要找出路?剛才幾位部會首長講得很清楚,現在世界已有266個自由貿易協定,以亞洲而言,2000年時只有3個,去年增加為58個,增加了19倍,過程當中只有中華民國及北韓未簽,中華民國與北韓放在一起,大家感覺如何?因為亞洲國家都與我無邦交,雖然我們生意做得很大,但因為無邦交,洽簽貿易協定就很困難,簽了後,關稅減免、貿易就可增加,一旦未簽,貿易就無法增加,或者增加得很慢。
我們在前年與大陸貿易達1300億美元,我們賣到大陸約1000億美元,買過來則是300多億美元,大陸的關稅為百分之九,1000億的貿易,關稅大約是90億美元,我們進口的大陸貨品大約325億美元,百分之四的關稅,約13億美元,因此一來一往,我們就多付了70多億美元的關稅,如果將來雙方簽訂了協議,降低關稅時,我們就比較佔便宜。簽了後,關稅降低,貿易就會增加,廠商東西賣得多,就業機會也會增加;此外,當我們賣到中國大陸的產品增加時,就會有外商願意來到台灣投資,其生產的東西賣到中國大陸也就會較賺錢。所以我們一定要簽,台灣的外銷市場才不會繼續萎縮。現在看起來我們生意做得不錯,但在美國、韓國、日本、東南亞及歐洲市場都在萎縮,這不是政府與人民不夠努力,因為我們未與這些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為何沒有簽訂?因為他們擔心簽了會得罪中共,怕中共會抗議、報復,因此我們現在最好的辦法是與中國大陸簽訂,因為中國大陸是我們最大的貿易夥伴,所以我們與之簽訂後,其他國家的壓力會減少,誘因會增加,就是此一道理。而且簽了後,其他國家也就比較敢來與我們洽簽,因為他們會想:北京都與台灣改善關係了,為何我們不行?
在此也特別向各位報告,我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實現我競選政見,我的政見有一句話很重要,壯大台灣、連結兩岸、布局全球,將台灣打造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及台商全球營運總部、外商的亞太營運總部,要做這一點,如果不跟中國大陸簽訂經濟協議,就算有直航,運費減少,但關稅未減,我們就無法與東南亞、韓國、日本等國家競爭,此時我們最大的出口地區、我們的市場會愈來愈小,此現象一年、二年不會發生,未來五年、十年一定會發生,我現在身為總統,一定要為台灣找出路。所以我不能五年、十年後再簽,來不及了,所以現在一定就要有遠見。
而且現在東南亞已跟大陸簽訂,我們與東南亞出口到大陸的產品相同的部份有石化、機械、汽車零件及部份紡織品,如果我們不趕快跟中國大陸簽訂,這些產品賣到中國大陸就會比東南亞的貴,市場就會變小,最後台灣的廠商就會到中國大陸投資,或到東南亞去,因為東南亞它的商品才可以免稅。因此,各位都知道,自由貿易協定很重要,不簽就要付較高的稅,簽了就不必付稅,規則就是如此簡單,願意做就有路走,不願做就沒有路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非做不可,而且我們走出去以後,與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也許都有機會談同樣的問題。
為何有人會反對?也會問,所講的都是好的,難道沒有不好之處?剛才王主委說到,紡織業部份,大陸產業比我們便宜,降低關稅後,他們賣過來的產品,有些可能我們不容易與之競爭,像這類產品我們有些辦法,首先是暫時不要全部開放,慢點開放,第二如果可以開放而不一定會輸的,那就開放,但開放後如果受到影響,經濟部已編列了950億,分十年來幫助產業度過難關,這些我們都已想好,整體算起來是利大於弊,所以值得做。有些問題我們可以來檢驗。
有些人說不簽的話會怎樣?不簽的話,市場會愈來愈小,台灣四百年的歷史,我們看得很清楚,只有開放才會興旺,閉鎖就會萎縮。請大家放心,台灣人這方面是很會做生意的,但如果競賽規則不公平,他不用關稅,我要關稅,如何做生意?我們要爭取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因此這條路一定要走下去。請各位放心,不會有政治語言,一國兩制、中國統一等政治語言都不會出現,純粹是商業用語言。另外請各位放心,將來我們會將內容盡可能公開,並經過立法院通過,所以這些是要公開、不能藏起來的。我們進行此事要符合三個條件:國家需要、民意支持與國會監督,請大家放心,將來國會會進行審查,不會矇混過關。
最後,台灣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一定要掌握外銷市場,因為台灣並不是很大,要在世界立足就要靠外銷,外銷市場萎縮,訂單不來,我們的經濟就會衰退,目前中國大陸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它的出口也是全球第二大,在此情況下,台灣的產品未來也不是只賣到中國大陸,也要賣到其他國家,但是目前為止,我們的出口百分之四十是到中國大陸,此現象我們不能忽視。將來要分散市場,我們也在做,但中國大陸市場,我們也不能忘記。我今天才看到一個美國經濟學報告,預估未來到2040年,歐洲會成長一點多、美國三點多,大陸仍保持百分之八的成長,我看了嚇一跳,30年很長,將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此,不過其理由是中國大陸八億農民將來也會成為工業生產力量,所以整個來說,台灣如此小,力量沒那麼大,但我們一定要看清情勢、準確判斷,才能找出一條出路,所以請大家放心,我做為總統,一定保證為台灣找出路,相信台灣向前行、台灣一定贏。
晚間的座談會由立法委員賴士葆在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中國科技大學」主辦,經濟部部長施顏祥、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及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也應邀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