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02月20日
副總統出席高雄市工商企業團體新春團拜茶會並以「關鍵時刻的關鍵選擇─兩岸經濟協議的幾個問題」為題發表演說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下午出席在高雄市舉辦的高雄市工商企業團體新春團拜茶會,除祝福大家新年快樂,並以「關鍵時刻的關鍵選擇─兩岸經濟協議的幾個問題」為題發表演說。
副總統表示,兩岸洽簽經濟協議,主要是讓台灣在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中,不至於被邊緣化,同時創造台灣的發展契機。而政府的主要戰略包括壯大台灣、結合兩岸以及佈局全球,同時要將台灣建設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及台商與外商的營運總部。
副總統表示,兩岸經濟協議是政府重點政策,希望透過今天的意見交換,讓大家瞭解,政府與對岸洽簽經濟協議,絕對是基於國家利益及人民幸福,完全以經濟為主,不涉政治,堅持尊嚴對等,並以公開透明的方式,向國人說明、同時接受國會監督。
副總統強調,台灣正站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必須做出關鍵選擇。兩岸經濟協議的正式協商談話,年後才會開始,政府一定會秉持對台灣有利、以台灣為主的原則,讓台灣的利益擴大、傷害減少,希望大家多予支持,共同創建未來。
副總統演說全文內容如下:
很高興在大年初七的今天來到高雄,因為今天晚上,是高雄燈會開燈儀式,我謹代表馬總統來此,和陳菊市長共同主持開燈典禮,同時利用提早南下的時間,與大家見面、拜年,並就經濟議題與大家分享意見。
同時,我也要感謝大家對我身體健康的關心,因為連續三次的追蹤檢查之後,台北榮總告訴我,我已經百分之八十痊癒,在此特別感謝大家的關懷,新春之際,祝福大家身體健康、闔家平安,以此作為新春願望。
大家知道,馬總統在新春談話中提及,他很關心台灣的經濟發展,因為他瞭解,這一、兩年來因為金融風暴的衝擊,台灣經濟受到影響,也因為上天保佑以及政府與人民的努力,現在正一步步恢復元氣,再一段時間我們的經濟就可以復甦。
台灣經濟,依我三、四十年來服務政府的經驗,每個階段都會有危機,此時政府政策就顯得相當重要,因為如果政策正確,危機就可渡過,反之,如果政策不正確,台灣經濟就會下滑。大家記得,一九七○年代石油危機時,我們與美國斷交,八○年代台幣大幅升值,造成傳統產業出走、九○年代台灣經濟結構轉型,高雄受到很大衝擊;現在全球金融風暴的襲擊,台灣也受到不少影響。可見每個階段台灣的經濟發展,都曾出現過危機。
現在,台灣經濟正走在十字路口,只要方向正確,就可度過難關,且慢慢好起來,如果不是,則會像日本一樣,有段停滯時期,因此馬總統今年談話特別強調拼經濟。至於如何做好台灣經濟?現在與過去方式又不一樣,我們經濟做好的目的是帶動工作機會,讓大家有工作可做,得到經濟復甦的好處,這是今後馬總統努力方向,也是我們要走的路及全民目標。
這條路要如何走?我想有兩個方向:一是對內、一是為外。對內是不管任何產業,農業、服務業及工商業等,都要有創新的精神,而創新就是研究發展、設計、行銷及品牌與通路,因此我們開始推出產業創新條例,來取代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期盼在立法院新會期開議後能首先審查,如果順利通過,只要符合創新條例的產業都可得到政府補助。我剛才去探望一位好朋友,他說台灣生產的蜜瓜非常好,但價格則比日本便宜,如果能夠好好包裝、創新,一定可以有所突破、提升我們的競爭力。此外,各行各業在提升競爭力之後,還得要有行銷與市場,台灣很多東西都靠外銷,而外銷就依靠市場,尤其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外銷市場相形重要,市場必須要對我們有利,在面對競爭時不會被杯葛,或形成障礙,因此政府對外、對內都要很注意。
大家都知道,世界已經進入區域整合潮流,例如北美區域的美國及加拿大,形成自由貿易區域之後,彼此間貿易不用關稅或降低關稅,東南亞國家也是一樣,已形成東協組織,但他們仍將與其他區域合作,2010年變成東協加一,也就是加上中國大陸,此外,2012年時,不但加一,還會加三,加上日本及韓國,形成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十三個國家的自由貿易市場,屆時他們彼此之間的貿易不用課扣關稅,但台灣卻不在其中,因此,當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或東南亞之際,在關稅方面必多繳納百分之九,形成競爭上的壓力。在座很多是外銷企業界人士,都知道要賺百分之九已相當不容易,這就是我們的危機,也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
至於為何要洽簽兩岸經濟協議?不簽會怎樣?簽的內容為何?其優劣又為何?政府如何因應缺失?如何對人民說明?針對這些問題,我希望向大家作個說明,就可以瞭解這是我們不能不走的路,當然也要走得很小心,將腳步站穩,才不會因為簽此協議而受到傷害。
我剛說過,針對關稅問題,2008年我們出口到中國大陸約有1000億美元,中國大陸進口到台灣則約328億美元,我們到中國大陸被課的關稅有9%,相當一年約90億美金,而我們的關稅是4%,相當12到13億美元,如果兩岸簽訂經濟協議後,我們將可節省90億美元關稅,中國大陸則省下12到13億美元,算起來當然是對台灣較有利。而為何一定要簽?除了關稅問題外,剛才提到區域組織的形成,以東協為例,2012年日本與韓國如果與東協簽訂協議,日韓等國進入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的產品不用課稅,但我們卻要被扣稅,然而台灣主要競爭對象是日本及韓國,在他們不用課稅,而我們要被課稅的情形下,大家就要面對嚴峻挑戰了。這就是我們的困境。因此一旦簽訂ECFA,而且我們比日韓先簽,市場先佔到,就能搶得機先。
此外,簽訂後是否只對大型企業有利,其實對於中小企業,政府都一樣要照顧。我們在談判時要以中小企業為主,對內銷的產業同樣要顧及,也就是說,內外銷產業都要同步發展。當然,有人會問,如果不洽簽的話有何影響?如同我剛才提到,我們與日韓的競爭力喪失後,經濟的秩序可能會受到影響,社會問題就會因此發生,所以如果沒有洽簽ECFA,等同我們的出路受到限制,對此,大家要仔細好好想想。
2000年時,亞洲只有3個自由貿易協定,2009年已有58個,至今中國大陸及日本、韓國與東協等,彼此洽簽中的國家最少有十個,而台灣不在其中,等於是被邊緣化。台灣是個海洋國家,400多年來,靠的就是貿易發展,我們要瞭解,這是我們要走的路。接下來,大家可能會問,兩岸經濟協議,英文簡寫為ECFA,大家應該知道的是,它是個「架構協議」,不是一次全部都要談成,而是將大原則、重要的事先談,如同蓋房子,要先奠定地基,其他裝潢則慢慢來。何以如此?兩岸事務複雜,不需要一次都納入來談,架構先談好,再慢慢談細節,其重要精神在此。
至於兩岸經濟協議內容,則有貨品貿易,包括關稅及非關稅,關稅是減稅或免稅,非關稅則是解除管制,但農產品不在此範圍,因為馬總統政見是不會再開放農產品進口,這個承諾不會改變,因此我們是談貿易關稅問題,所謂早期收穫清單,包括石化產品、紡織等產業是台灣出口中國大陸的大宗,有些關稅很高,如果先談好,我們在這些範圍的市場就不會被佔有。
第二項是服務貿易,此項對台灣很重要,尤其中國大陸開放內需市場,很多通路要打開,一旦打開,我們就可以在中國大陸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另外,吸引外商投資台灣,再以台灣為據點,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相信前景也是可期。
第三是投資保障,台灣在中國大陸投資很多,台商的保障相形重要,中國大陸政府雖然有法律宣示保障,但如果我們能夠進一步與之簽訂協議,對台商的保障更能有幫助。
第四是智慧財產權的保障。此部份做好,不管是農業或工業技術,都不會受到剽竊。
當然,簽訂協議對我們產生衝擊時,也必需有解決爭端的機制 甚至終止條款,來進一步保護我們產業的權益。我要跟大家報告,中國大陸和東協洽簽的就是以上這樣內容。也就是基於經濟發展,不涉政治,堅持尊嚴與平等。當然很多人會問,這對台灣有利嗎?中華經濟研究院學術研究顯示,兩岸簽訂經濟協議後,長期而言,將可增加台灣26萬人口就業機會,經濟成長GDP則可增加1.7%。 反之,未簽訂的話,勞委會也有統計,將會有4萬7千人失業。
當然簽了後不是全部都是好的,而不會有壞的。但我們一定要努力降低傷害,讓影響我們產業的因素儘量降低,這是政府要努力的方向。至於政府如何降低傷害,我向大家報告,一旦我們開始降低關稅後,對許多傳統產業衝擊會較大,不過政府已有所準備,提出輔導振興、調整體質及損害補救等方案。在此部份,經濟部已分十年編列新台幣950億元預算來因應。所以,事實上我們不必太驚惶,政府已有所準備。我在擔任國貿局長時,曾因為進口美國火雞肉問題而被丟雞蛋,但我仍微笑以對,所以微笑老蕭是這樣來的。我與美國談判時,台灣雞農北上抗議,我被丟雞蛋,美國代表看到了就延後了1年,政府並制定配套措施來輔導我們的雞農,不但降低成本還輔導他們提高品質,1年後開放美國火雞肉進口,迄今我吃到的還是我們的雞肉,而不是美國火雞肉。所以說,政策與方法拿出來之後,大家就不用驚慌失措,我們要提升我們的產品與產業,例如織襪及毛巾產業,在政府輔導協助下,提高品質、建立特色、提高層級,以創新來吸引、擴大市場,一定可以創造另一片天空。
最後有些疑問我要跟大家交換意見。大家可能會問,為何只與中國大陸談,其實不是。我們不會只集中在中國大陸,而放棄與其他國家的互動關係,例如東南亞、日本、韓國、美國等,我們都要同步加強關係。過去這些國家因為中國大陸的關係,比較無意願和我們談,但現在這些國家都表示歡迎我們和中國大陸洽談,一旦談成的話,阻力減少,他們與我們談的意願就會提高。
第二,很多人問,簽訂經濟協議後,會不會傷害我們的農產業?在開放農產品進口這項,目前開放1,415項中國大陸農產品進口,國民黨執政時期有479項,民進黨8年執政時達到936項,但馬總統上任後未開放任何一項,現在是民主自由時代,任何事情都要人民同意才可以,馬總統既然承諾,就一定信守,政府不會開放中國大陸農產品進來,反而希望能將台灣農產品外銷到中國大陸。
其次,我們接受國會監督。在簽訂之前一定會到立法院報告,在簽訂後,協議也要送到立院審議,切實做到接受國會監督的目的,且以公開透明的方法讓大眾知道。
最後,有人提到公民投票。因為這是屬於經濟議題,只要是經濟議題,如果利用公投,可能會浪費很多人力與資源。全世界266個自由貿易協定,只有哥斯大黎加曾經因為國會否定,總統認為不妥,而送由公民投票,其他協定則都沒有,政府進行與對岸洽簽經濟協議,絕對是採行公開透明的方式,因為這是基於大家的幸福及國家的前途,來進行這件事情,所以絕不會私底下作業。
最後,當我們思考台灣的發展要往何方向前進?壯大台灣、結合兩岸、佈局全球是我們的大戰略,而未來台灣要朝向三方向發展: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及台商與外商營運總部。我們要利用台灣的優勢位置,像高雄港如此優秀的地理條件,一定可以發揮所長,吸引更多外商來台投資,如此台灣經濟一定可以逐漸好轉。
兩岸經濟協議政策是政府重點政策,這是我們關鍵時刻,必須要做的關鍵選擇,希望大家多予宣傳。兩岸正式協商談話,年後才會開始,我們會依此原則,讓台灣的利益擴大、傷害減少。再次祝福大家新春如意,闔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