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9年02月05日
總統出席「2010年台灣國際科學展覽」頒獎典禮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出席「2010年台灣國際科學展覽」頒獎典禮,由教育部長吳清基、行政院國科會處長胡志偉、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榮耀等人陪同出席並致詞。總統表示,他今天特別出席是因為他非常重視科學教育,同時肯定並感謝長期協助推動科展的教授們,及與會貴賓的努力與奉獻。他首先要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及人民,歡迎來自13個國家的優秀師生來臺參與盛會。
  總統表示,中小學科學教育是整體國家科學發展的基礎,也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根基,更是鞏固社會經濟脈動的活力。我國是個海島型的小國,天然資源不多,但諸如颱風、地震等天然災害卻不少,幾十年來,憑藉著優質的科學教育,積極培植人才、開發腦力,使得我國的科學發展能與世界接軌,並在各項國際級的科學競賽中屢創佳績。例如:我國參加「2009年美國英特爾國際科技展覽會」(Intel ISEF),在56個國家、550場的比賽中,共有6萬5千多位學生參加,最後只有1,563 位學生、1,225 件作品參加總決賽,而我國參賽的11位同學、8件作品,共得到1項類科首獎、4項大會獎以及6項特別獎,11位同學全部都獲獎,尤其是曾依晴同學一個人囊括了5個獎項,非常不容易。
  總統表示,我國從1982年開始自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選派學生代表參賽,這28年來,我國共有171個人參加ISEF,得獎的學生達120位,總計獲得1項青年科學家獎、9項類科首獎、85項大會獎以及106項特別獎,成果極為豐碩。根據統計,我國參賽作品獲得大會獎的得獎率為56%,遠超過ISEF參賽學生28%的得獎率。特別在2008年時,就讀北一女中的蘇意涵同學,更從1,500位參賽學生中脫穎而出,成為3位青年科學家首獎得主之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名符其實的臺灣之光。
  總統指出,我國在創新研發方面,也有非常亮麗的表現。以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為例,它一直被視為發明界的奧林匹克大賽。去(2009)年吸引了33個國家,共800多件作品參賽,我國派出119人的大型代表團,共獲得26金、26銀與15銅的佳績,也就是每4面金牌就有1面是由臺灣代表拿下,特別是去年的代表團當中包括4所高中職與1所國中參賽,證明我國的青年學生無論在科學領域或創新能力,都足以傲視群雄,在國際上展現臺灣實質的競爭力,他與全體國人都與有榮焉。
  總統表示,今年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特別增設「青少年科學獎」,就是希望鼓勵更多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培育未來科學研究人才。然而,一個科學展覽會能夠順利舉行,需要所有工作夥伴的努力,包括一直在背後支持孩子們的各位指導老師和家長、英特爾公司、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崇友文教基金會等贊助單位;還有接待國外師生在臺生活的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及臺北市立建國中學等單位的贊助,我國的科學教育才能不斷地向下紮根、向上成長。
  總統強調,在參加科展的過程中,除了爭取獎項和榮譽外,更重要的是要相互觀摩與學習,用謙卑的態度來欣賞別人的作品,與世界各國的同學們分享彼此的成果與經驗,這才是各位同學參加此一國際科學教育盛會最重要的意義。
  總統最後期勉在座國內外的青年朋友們,把握每次國際性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參與全球性的活動,增廣自己的視野,深入探索科學未知的領域,期許自己以科學的發展,造就人類更大的福祉。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