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01月19日
副總統出席「台灣省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第21屆理監事授證典禮」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下午前往嘉義市出席「台灣省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第21屆理監事授證典禮」,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致詞表示,今天能回到故鄉嘉義主持授證典禮,相當榮幸與高興,現場聚集了來自台灣各地的進出口商業從業人士,他特地南下,與大家見面,同時看到嘉義的許多鄉親,相當感動。因為,嘉義地區雖然已有長足發展,但如果類似的活動能多在嘉義舉辦,相信對促進地區發展有所助益,何況,他與進出口公會的淵源深厚,因此,儘管公務繁忙,他還是特別前來共襄盛舉。
副總統表示,記得在民國71年,他由外交部公職轉任經濟部國貿局長時,由於職務的關係,經常與進出口公會接觸。在過程中,他深深體會到台灣經濟的發展過程,不管從農業到現在高科技產業,之所以能創造世界推崇的經濟奇蹟,就是因為台灣進出口業及中小企業等業者,一點一滴地打拚出來。
副總統指出,從民國42年創立以來,進出口公會與台灣經濟發展同步向前,從農業、勞力密集產業、技術與資本密集產業到高科技產業,外銷一直是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2008年已占我國GDP比重的7成。因此他要向進出口公會及相關業者,表達最高的敬意,因為大家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說台灣經濟的命脈繫之於貿易。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台灣是一個小型開放的經濟體,經濟成長仰賴外銷,不論在任何階段的經濟發展,都要面對產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以及國際市場是否對我開放等兩個問題。他說,前者是操之在我,台灣必須持續推動產業升級、結構調整,不斷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以免被其他國家迎頭趕上;後者則是受制於人,外在的國際市場變動很快,台灣要努力尋求突破,否則產品再好也沒有市場可以外銷,我們的市場就會萎縮,甚至被邊緣化,不得不審慎因應。
副總統說,前年金融大海嘯來襲,造成世界經濟大衰退,由於我們出口的最終市場─歐美等國家景氣嚴重下滑,台灣也受到甚大影響,外銷大幅減少。為因應此一情勢,政府採取擴大內需等振興方案,加上民間產業的配合,去年下半年開始止跌回穩,台灣經濟終於度過難關,景氣開始復甦。
副總統認為,這次的經濟危機,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必須加快產業整合、結構轉型,提升台灣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政府現正全力推動6大新興關鍵產業─生物科技、醫療照護、觀光旅遊、綠色能源、精緻農業及文化創意,以及服務業發展方案等。副總統指出,不管是高科技產業或綠能產業,甚至傳統產業,創新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此,去年在《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落日後,政府制定《產業創新條例》,不管是哪種產業,均以租稅獎勵方式促進產業積極創新、研發,建立品牌、發展通路及開拓市場等,以使台灣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希望在此方面,我們的產業界能更多用心。
副總統表示,原本大家對農業似乎都不太具信心,認為已經是沒有希望的產業,但因為有創新及行銷模式,農業的機會又再起,代表了創新的重要性。此外,國際市場的開放對台灣的經濟發展也相當重要,在此之時,台灣應該面對全球經貿環境已走向區域整合的趨勢,積極參與區域合作,避免被邊緣化。2002年台灣雖加入WTO,但杜哈回合談判失利後,為防堵貿易保護主義的出現,歐盟、北美、東協及中南美等區域經濟組織已發展成形,維持多邊合作的經貿關係。同時,各國也透過簽署FTA,尋求雙邊經貿合作。台灣在此一環境中,不能缺席,也不能自免於外,以免失去國際市場。
副總統說,過去多年來的努力,我們都可感受到諸多阻力來自對岸,因此,政府上任後積極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希望能擴展台灣的發展空間與機會,不會被邊緣化。亦即,台灣要走向全球化的第一步,其實就是要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基於此,政府刻正推動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就是參與區域合作的第一步。
副總統說,台灣的經濟發展需要靠自己,進行研發、創新與行銷,並建立品牌,另一方面則是要依靠外在因素,也就是希望簽訂ECFA,讓台灣的經濟發展向前走。下週就可能開始進行相關洽談,希望現場業界代表都能夠支持瞭解,同時政府也會儘量公開透明,將相關事項說明清楚,取得民眾的認同,期盼在新任吳理事長的領導下,進出口公會一如往昔,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因應當前經貿變局,創造另一個經濟奇蹟。
副總統最後再次向吳理事長及所有理監事道賀,並祝福大家業務蒸蒸日上,為台灣經濟發展繼續奉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