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9年01月11日
副總統出席外交部「東亞區域會報」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出席外交部「東亞區域會報」,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表示,他擔任公職48年來,歷經外交部、國貿局、經濟部、經建會、中央黨部、立法院,直到總統府,回想起來,相當感念在外交部受到的嚴格訓練,讓他在公職生涯中受益良多。
副總統指出,今天會議主要的目的之一是強調亞太地區的重要性,因為我們也是地區的一份子,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從經濟、政治、安全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用心維持並加強與此區域的雙邊關係。何況,20年前國際人士就一直說21世紀是亞洲世紀,果然現在已慢慢形成亞洲時代,尤其在這次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後,更顯出亞洲地區的經濟實力,因此我們更沒有理由不重視這個區域。
面對這樣的新發展,中華民國應該如何因應新的挑戰?副總統表示,在亞洲區域中近期最受矚目的新勢力,一是中國大陸,一是印度。他們的經濟力量帶動國力,產生新的權力均衡與秩序。他記得30年前在國貿局服務時,國家發展策略是國際化、自由化與制度化,現在回顧這三策略仍然有用,由於台灣是個海島型經濟型態,必須與國外聯結,國際化相當重要,沒有國際化就沒有出路。此外,國家的競爭力依靠的是自由化,就像此番他大病初癒,不是只有服藥即可,而是要增強抵抗力,對一個國家而言就是提高競爭力。第三則是制度與規範的建立,讓企業有規則可循。30年來在這三項策略的引導下,台灣進步發展,由經濟奇蹟到政治奇蹟,舉世稱羨。
副總統指出,在此次金融海嘯中,台灣受創嚴重,因為我們仰仗出口外貿甚多,而且在日益嚴峻的競爭趨勢下,我們的經濟必須轉型,這不像多年前,國內企業界在乎的產業空洞化及市場邊緣化問題,那時產業如果不升級,除了外移就只有關閉一途,當時各界均擔心我們將遭受產業空洞或市場邊緣化,政府推動轉型,由傳統農業到工商業,到高科技,乃至現在的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等六大新興產業及服務業發展方案,以避免產業空洞化。此外,市場邊緣化問題並非操之在我,而是在他人,倘國外對我們採取保護自我措施,台灣很有可能就被邊緣化。以上兩問題是台灣必須審慎面對的挑戰,唯有克服這些困難,台灣的經濟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副總統表示,政府推出六大新興產業,主要就是讓台灣產業有效轉型,讓台灣在因應新的世界潮流時,能以經濟創新的型態受到各國的肯定,這也是何以政府在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落日後,以產業創新條例取代的原因。副總統指出,馬總統就任一年多來,針對外部大環境問題,有很多新的作法,讓外界知道台灣是個和平締造者,而非麻煩製造者,因為如果我們是一個peace maker而不是trouble maker,我們在國際的地位與形象就可得到改觀,進一步突破被邊緣化的困境。此時此刻,我們的外交必須採取活路外交,同時也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副總統指出,馬總統希望將兩岸關係由對立變成對話,由緊張成為和緩,如此一來,台灣在國際間才能塑造和平締造者的新形象,並在國際上走向制度化的策略與目標。亦即讓兩岸協商制度化,在此方面已有顯著績效,迄今已舉辦4次海基與海協兩會會談,簽訂12項協議,成效斐然。
在兩岸達成制度化協商後,下一步就是經貿往來,副總統進一步表示,兩岸經貿日益緊密,在大陸的台商人數眾多,在此情況下,彼此關係不能再處於不確定狀況,必須產生協議,也就是目前大家關注的ECFA議題,主要就是希望台灣不會被邊緣化,期盼藉此經濟協議簽署,讓台灣不僅在大陸市場,乃至東協市場都可以享受與他國一樣的競爭優惠與待遇。台灣想在國際間有更大的經貿空間,靠的就是國際化,唯有如此,台灣在國際市場上才能與東協、日本等國家有的同等競爭條件。
副總統說,簽訂ECFA主要是讓台灣在國際的經貿競爭力更為強大,但此協議也並非簽了以後就能解決任何困難,同時也必須處理很多其他問題。但簽訂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就如同跨過了一道門檻,讓台灣不至於被邊緣化,進而與全世界接軌。副總統表示,該協議有簽訂必要,雖然國內有許多不同聲音,認為對台灣會造成影響,但我們必須讓利多於弊,也就是儘量發揮最大的利益與成效,將影響降到最小,如此才可讓台灣在區域整合的潮流中有參與的機會,這是很重要的事。
副總統指出,區域整合是未來趨勢,也是外交部召開此次會議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此,他要表達肯定之意,他說,政府在處理兩岸協商問題時的最高原則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在此原則下,兩岸所談的是一個架構,一個framework,是綱要性的規範,讓大家瞭解兩岸協商要制度化,必須包括那些項目與要件,例如商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智慧財產權、貿易爭端解決、防火牆及早期收獲等。
副總統表示,對於洽簽ECFA一事,馬總統已經很清楚讓大家瞭解其中考量,以儘量公開透明的方式向國人說明,簽訂ECFA後的影響,那些項目對國人有利,而那些將對產業界造成影響,但同時政府將竭力減少影響的產生,凡此種種,政府都會做清楚的闡述。副總統強調,在此過程中,駐外單位需要密切瞭解兩岸關係的調整將朝向制度化、正常化發展,並與駐在地洽談簽訂類似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協議,如此將可加速台灣全球化及國際化的腳步,讓我們的未來有更明確的方向。
副總統最後表示,20年前他在經濟部服務時開始推動南向政策,現在如果我們可以順利與區域組織各國簽訂經貿協議,相信對我們繼續推動南向政策,將更有助益,這也是我們所有駐外人員努力以赴的目標,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為台灣的發展奉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