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9年01月09日
副總統出席「變革中的文官治理國際研討會」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出席在公務人力發展中心舉辦的考試院80周年慶所舉辦的「變革中的文官治理國際研討會」,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很高興應邀參加考試院80周年慶所舉辦的「變革中的文官治理國際研討會」。剛聆聽關院長把當前政府面臨許多挑戰作剴切說明,很感動。在此時此刻舉辦研討會,意義非常深遠,相信一定可以藉此機會,一方面聽取來自海外如日本、韓國及新加坡其行政績效獲好評的國家,汲取他們的經驗與智慧,一方面也針對現在關院長所推動的一連串改革措施彼此交換意見,所以在此我要對關院長、伍副院長、各位考試委員及所有同仁,在推動文官改革、健全國家體制上所作的努力,表達敬佩之意。
考試院在去(98)年訂定了「文官制度興革規劃方案」,就現行文官體制的缺失,提出改革建議及新構想,並規劃具體的政策方向。其中,確立文官核心價值為「廉正」、「忠誠」、「專業」、「效能」、「關懷」。這些價值,正是人民對我們公務人員的基本要求,而在政府各級部門服務的官員,也應調整內在的思維與心態,並展現於外在的工作與言行,成為新世紀的國家文官。
如同剛才關院長所提,我也是因為這個文官考試制度踏入公職界,因此,秉著飲水思源的精神,每次考試院舉辦的活動,我都自動自願參加。回顧過往,我在民國51年到外交部服務,從最基層的科員做起到今天,40多年的公務人員生涯,對公務人員與文官制度有一些看法,願意藉由這個場合與大家分享:
第一、行政中立是確保文官體系穩定的根基。
經過多年的努力,「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終於在去(98)年完成立法,明確界定行政中立的行為分際與權利義務。公務人員在執行公務時,只要依法行政,公正執法,不偏黨派,就不會有行政是否中立的爭議。行政中立更深一層的意義,就是在維護常任文官的尊嚴,保障其不受政治干預,同時也使政黨政治與文官體系,得以同步健全發展,成為民主政治的兩大支柱。這個制度相當重要,也是全世界少有,尤其在我們邁入民主時代之際,公務人員一定要做好行政中立。
第二、文官必須透過有系統訓練以承擔重任。
公務人員經由考試進入文官體系,必須接受有系統、有規劃的不斷訓練,循序培養成為高階文官,承擔公共政策的評估、制定及執行等重任。尤其,高階文官更要具備政策規劃能力、跨域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及有效執行能力,並展現高度廉潔的公共服務倫理行為。這些,都要透過將於今年3月改制後的國家文官學院來培訓,為打造國家優秀文官團隊奠定穩固的根基。
第三、文官應拋棄鐵飯碗心態引進企業文化。
政府機關不能淪為一灘死水,公務人員也要拋棄鐵飯碗心態,應引進企業精神與文化,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考核制度,改變文官體系重年資而輕績效的積習。公務人員是國家公僕,人民是我們的頭家,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公務人員只要多些主動、多些用心,人民就會少點抱怨、少點痛苦,而《不能沒有你》電影中「官員本位、人民無奈」的情節,也就不會一再重演。
我的這些看法,許多人也都有類似的觀察。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每年5月都會公佈《全球競爭力報告》,評比世界各國的競爭力。其中,有關「政府效能」的指標,台灣在全球排名從2005年的第18名、2006年的第23名、2007年的第20名、2008年的第16名到2009年的第18名,顯示政府效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政府效能的具體呈現,即在於公務人員的平日表現。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公務人員不只是服務自己國家的人民,也要接觸到其他國家的人民,而我們推動各項國家建設的成效,更要和亞洲四小龍等類似經濟規模的國家競爭。因此,公務人員必須與時俱進,要有國際觀、要有競爭力,還要積極任事。
去年,全球一個重要政治潮流就是Change,而今天,國際研討會的主題也是「變革中的文官治理」。面對瞬息萬變的國內外情勢,變革已是生存之道,也是發展之路。希望借重各位學者專家的智慧與經驗,在研討過程中集思廣益,為公務人員指引出一個明確方向。同時,也期許我們公務人員能勇於突破現狀,接受各種挑戰,為國家未來發展啟動良性變革。
最後,預祝研討會圓滿成功,並祝福各位身體健康、心想事成、新年快樂。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