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8年12月19日
總統偕副總統召開節水抗旱會議
馬英九總統偕蕭萬長副總統上午在總統府召開節水抗旱會議,針對國內面臨枯旱狀況,邀集相關部會代表進行研商因應。
總統除聽取經濟部水利署關於推動全國節約用水報告以及農委會簡報農業部門配合抗旱節水措施及糧食安全庫存之調適,並在會後作出裁示。
總統會前致詞時強調,政府不但要趕快處理眼前的缺水問題,也要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大趨勢,作好中、長期的規畫。他表示,近幾個禮拜來他已經感到缺水情況非常的嚴重,必須要把它提升到國家安全的程度,因此召開今天的會議。
總統說,今天不僅要瞭解目前的缺水狀況,更重要的是要拿出辦法,解決乾旱問題,因為政府不僅止於要苦民所苦,更要拿出方法,有效做到節水,來渡過缺水危機。
總統會後裁示指出,面對未來幾個月可能發生的乾旱,我們一定要以全國、全民及全面,三全的態度來面對。全國表示中央及地方政府、全民就是政府與民間,全面就是各行各業、每一個人都要來參與。
總統也強調,在推動相關措施時一定要做好事前溝通,與縣市政府、立法委員以及縣市議會,包括非常關注用水問題的環保組織與團體,取得共識,相信推動時將更有成效。他期盼全民配合政府,將節水習慣變成一種社會運動,大家共同努力,有效節水,度過水荒危機。
總統致詞內容為:
在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衝擊下,台灣遭受極端氣候的影響越來越嚴重。今年上半年台灣也出現枯旱狀況,大家正要進行全面節約用水時,一夕之間出現了百年罕見的大水災,南部受到重創。而颱風過後,雨量僅為過去的三成左右,南部曾文、烏山頭與南化水庫蓄水量更低於五成,曾文水庫甚至低於四成,只有百分之39,可說是今年所面臨的第二度乾旱,明年汛期要到5月以後才會來,有長達5個月到6個月時間可能面臨嚴重缺水,所以將近幾個禮拜來我已經感到情況非常的嚴重,必須要把它提升到國家安全的程度。
各位知道,缺水很難用例如北水南運或開鑿深井這種方式來解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先解決眼前的問題,進一步規劃如何有長期的作法。所以希望今天的會議一方面對於現況的問題作重點說明,最重要的是拿出辦法,面對南部可能出現的嚴重缺水,我們要用什麼方式來解決。
這個問題各位千萬不要小看,因為在2002年,台北也出現類似情況,90年9月納莉颱風下了2300多毫米的雨,但到了第二年,從3月間就開始缺水,缺到翡翠水庫一向水位正常,卻幾乎降到了緊急下限,情況可說非常嚴重,因為台北市只有一個翡翠水庫,沒水就沒水,別的地方根本救不了,所以我當時經歷那場抗旱作戰,讓我到今天仍餘悸猶存,因為如果處理不好的話,甚至會發生治安問題,各位千萬不要小看。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苦民所苦,可是還不能僅止於苦民所苦,我們是政府,還要拿出方法來。今天希望我們用較多時間來討論,看用什麼辦法有效做到節水,來苦撐渡過缺水危機。
總統會後裁示內容為:
今天大家提出一些結構性,包括開源節流,都是中長期的規劃,短期要開源是不容易,不過即使如此,因為台灣是個缺水國家,不管其可行性或成本如何,至少我們都要做些評估,所以非常謝謝大家提供意見。
但面對未來幾個月可能發生的乾旱,我們一定要以全國、全民及全面,三全的態度來面對。全國就表示中央及地方政府、全民就是政府與民間,全面就是各行各業、每一個人都要來參與。所以要做到這點,不能只靠中央政府開會,剛才李嘉進委員建議要邀請立委,我覺得還要包括縣市首長以及議會議長,是否請行政院在今天會後安排時間,分別請他們來開會,讓他們也瞭解這個情況的嚴重,以及中央採取的措施,需要由地方來執行的部份。
關於水庫的使用、調節等,我們有一套行之已久、成熟的制度,所以第一,要將之變成一個全國性、全民性及全面性的運動,因為此運動可能最長至少半年,那也就是把中央準備採取的措施,包括停灌、節水等,都請地方政府及立法委員協助,當然他們如果有好的意見,我們也要聽取,尤其是地方上有執行困難的,請行政院務必把這項工作做好,免得我們自己悶著頭做出來,而地方有意見,使得政府的威信受損,執行也會發生很大的阻力。所以,第一,我們有這樣大的方向,至於具體作法則會與立委及縣市政府與議會徵詢意見,大的方向不變,但執行方式可聽取意見後來推動。
其次,關於節水方面,邀集地方政府來時,也請經濟部訂定相關辦法,剛才院長已說鼓勵大家節水,亦即節約用水不只是中央政府的責任,我們剛說,全國、全民、全面,每個人都要參與,不管是工商企業或一般家戶都要參與,因為大家都要有危機意識,這樣才能使效果增強,因為如果不省著用的話,到時可能就沒有,或者需要節約用水、分區限水,那就造成生活的不便;第二,如果節約程度符合我們辦法規定的話,可以減少水費,以此多重方式,希能產生更大效益。再來關於農業用水,包括農委會本身都提出具體前瞻的想法,剛才院長及副總統都有提出看法。目前農業用水佔百分之71,是有些偏高,但也可能因為如此,每次有水荒時,調解一下就過去了,所以每次因應方式大致都一樣,但都沒辦法解決一些結構性問題。這次我們還是由停灌開始,但是還是要思考中、長期的作法,而且現在就要開始著手,我們認為一定要做,所以請行政院在此方面能編列預算。因為用水是生活所需,非常緊急的,一定要趕緊做,才能使南部地區的缺水,長期問題獲得解決,如果計劃要6年或7年才看得到成果,現在不做,到時就會發生問題,所以我們認為一定要做,而且要快做。
至於其他一些開源作法,包括高屏大湖、水庫連結,以及今天聽到有位長輩提到荷蘭有海岸水庫的作法,這些各國開源的方案,希望經濟部都能夠委託專家做仔細評估,在可行性達到一定程度可以考慮來進行,剛才副總統也提到新加坡、香港作法,我個人因為剛好在市長任內訪問新加坡,有機會看他們新生水(New Water)的廠房,因為新加坡自己能提供的水只有百分之10幾,所以採取中水回收、逆滲透把污水變清水,甚至成為包裝水來喝,那個廠做得不錯。
從長期來看,最近好幾次參加有關建築營造或建築師的聚會,我希望我們營建署補助綠建築的成果可以愈來愈顯著,將來對於這類節水的設施,包括器材,是否經濟部可以仿效過去尹部長那個時代,對於三種家電:電冰箱、電視機及冷氣機,如果是從貼有節能
標章廠商買的,就給予現金補助,每種補助2000元,這種補助效果非常好,也鼓勵廠商採取節能措施,將來是否也可採取類似作法運用在省水器材上,剛才院長也提到,是可以考慮的方向。其次,節水的宣導以及大力推動,當各縣市首長或議長來開會時,是否教育部長也一起參加,請他們透過學校系統,把節水教育變成我們國民的基本常識,讓他知道那些東西是比較耗水的,例如沖水馬桶、洗衣、洗菜,讓大家有基本概念。關於節約用水的教育,自來水公司應該已有現成的資料讓民眾知道。這次就可以再加上節省用水的獎勵措施。中央看看那些項目可以比賽的,地方政府評比的都可以列出來,請他們來推動,再做相關獎勵。
我想此問題應是長期問題。我剛看到資料,我們要將人均每日用水上限訂在250公升,此時是否也可將每個縣市,人均用水的上限都算出來。事實上我在台北市任內時訂得還低一點,245,因為那時我們算過,全台北差不多有百分之60幾做得到,但還有將近3成做不到,所以說不管怎樣,我們是否可訂出具體指標,我們不是說要求馬上做到,但可以訂定參考期限,也讓民眾都有概念,這種作法是有用的,就像剛開始推動環保、垃圾分類,幾年下來也是深入人心。我希望在進行時也請經濟部邀集環保團體,配合環保署,因為節水是非常重要措施,如何讓它成為社會運動,讓大家感到不節水就會採取負面的批評或抵制,逐漸成為社會運動,因為光靠政府做真的是很困難,尤其是水價便宜的時候,要做真的很困難。但儘管水價便宜,我們還是要節水,因為台灣是缺水的國家。這方面請經濟部、環保署一起來配合,那些環保單位、團體對水問題特別關心,請他們來參與,我們甚至於可託他們來做相關宣導,千萬記得要將民間團體,所謂NGO的力量拉進來,幫助政府做這些工作,不但不要跟他們對立,反而要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線。我相信這樣效果才會比較大。
我想今天開會是原則性決定,行政院有些已有具體構想,有些可能須要進一步規劃,完成後再拿出來,我擔心沒有規劃好就拿出來,有許多破綻或不夠周延之處,又引起批評,全部規劃好,完成ready時再拿出來,全力推動,最好與縣市政府及立法委員與環保團體都溝通好,將他們意見都納進來了,確定他們不會在這些議題上與政府站在對立面,此時推動的成效會較好。政府不輕易出手,一出手就要成功。今天謝謝大家的與會,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有效節水、度過缺水危機。
今天與會人員包括:行政院院長吳敦義、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政務委員尹啟銘、秘書長林中森;國家安全會議副祕書長鄧振中、諮詢委員李嘉進;總統府副秘書長高朗、賴峰偉;內政部部長江宜樺;國防部部長高華柱;經濟部部長施顏祥;教育部部長吳清基;農委會主委陳武雄;環保署署長沈世宏;衛生署署長楊志良;經建會主委蔡勳雄;工程會主委范良銹;行政院新聞局局長蘇俊賓;原民會主委孫大川;水利署署長楊偉甫;經濟部次長黃重球以及台灣自來水公司總經理陳福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