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8年12月18日
總統出席「中華民國98年非政府組織國際參與研討會暨成果展」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前往台北縣政府,出席由外交部及台北縣政府聯合舉辦的「中華民國98年非政府組織國際參與研討會暨成果展」。總統在致詞後,與行政院長吳敦義、外交部長楊進添及台北縣副縣長李四川共同為研討會敲鑼開幕,並參觀成果展覽攤位。
  總統致詞表示,在19世紀初期國際社會的主體只有國家,至末期才出現像紅十字會這樣的團體。20世紀開始,國際組織愈來愈多,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個人也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對象。目前在國際秩序中,國家、國際組織與個人都成為國際社會、國際法的主體,這是一個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情況,而NGO就是在這種情形下逐漸崛起。
  總統進一步表示,台灣將非政府組織稱為民間團體,實際上我們有許多傑出的民間團體,例如「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有8百萬成員,分布全球47個國家、345個據點,援助過69個國家;「國際佛光會」,則有5百萬會員,分布在全球57個國家,設立189個分會;「財團法人台灣民主基金會」成立時間不長,但連續四年頒發亞洲國際人權獎,受到國際人權界的矚目;此外,「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與「台灣世界展望會」共認養28萬名國內外貧童。
  總統指出,去年他上任後,即推動「活路外交」,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呼籲兩岸在國際社會中不要惡意競爭,應相互尊重,彼此合作。他在競選演說中也特別強調,如果台灣的國際社會地位繼續受到排擠,兩岸關係很難發展。因此這1年7個多月推動活路外交與外交休兵政策後,台灣與23個邦交國邦誼穩固,也有機會參與包括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WTO下的重要協定-政府採購協定(GPA),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代表我國官方在國際活動參與方面有相當程度的擴大。
  總統表示,台灣的NGO參與了許多全球性的活動,但是因為台灣的NGO有時會遭遇到一些壓力,甚至參與的機會遭到排擠,在這方面兩岸互相尊重與合作,顯得更為重要。台灣雖然是一個人口不多、土地不大的國家,但對國際的參與非常熱烈、積極,而且表現傑出。希望在兩岸關係改善過程中,對於民間NGO團體的國際參與也能相互尊重,彼此協助,如此兩岸關係才能更平和的發展。
  總統強調,政府上任後即強調在「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的前提下,雙方在國際社會中共同發展關係,這是一個對兩岸都有幫助的方向,也希望雙方能將海峽所締造的和解氣氛,更進一步延伸至官方與非官方的國際組織中,才能讓雙方的非官方國際組織為國際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尤其是在生態、環保、衛生、醫療、文化、藝術、人道援助等方面,相信雙方都有能力、也有意願提供協助。
  總統最後期勉與會者能達成共識,提出建議,作成決議,作為未來政府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請外交部提供民間團體資源,讓他們在國際舞台上有更多發聲的機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