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8年12月07日
總統接見第27屆國家傑出經理獎得獎人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在總統府接見第27屆國家傑出經理獎得獎人,除肯定獲獎人長期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也藉此機會向企業界說明政府對兩岸經貿政策的願景。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在這裡跟大家見面,因為國家的發展不能沒有優良企業,而優良企業是由傑出的經理人才管理,因此傑出的經理人才可以說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支柱。
企業經理協進會從民國52年成立以來,已經有46年的歷史,一直秉持著「專業創新、責任關懷」的原則,不但重視本業,也關懷社會責任。從民國72年開始辦理「國家傑出經理獎」徵選,過程非常嚴格,除了初審、複審,還有面談,同時也在每年增加「卓越成就獎」獎項,今年的得主是中美矽晶製品公司董事長盧明光及南僑集團董事長陳飛龍。我覺得貴會很傑出的一點就是申請登記「國家傑出經理獎」的商標權,「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顯然很有智慧財產權的概念。
台灣的天然資源不多,但是天然災害不少,這確實是長期的問題,但就是因為天然資源不多,我們反而把重點放在開發人力資源,尤其是我們的軟實力。最近一段時間,國外對台灣的評比,包括歐洲商學院針對全球131個國家的創新能力進行調查,公布「2009-2010年創新發展力報告」,我國在全球排名第13,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超越日本、香港及南韓;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研究發展」項目,居全球第一,非常不容易;今年5月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公布競爭年報,台灣企業研發排名第8,優於德國與新加坡,是我們最近4年最佳的表現;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公布「全球最具創新力國家」排名,台灣排名第6;我國在美國申請到的專利發明案件也是排名第4,在日本、德國與韓國之後,我們以每百萬人的專利來講是全球第一;尤其上個月台灣的青年在德國紐倫堡舉行的國際發明展參賽,這是一個發明家的奧林匹克大會,我們拿到26金、26銀、15銅,得獎數是世界第一,也是歷年最好的表現,甚至有些在學的科技大學學生參賽,都得到不錯的成績,可見台灣人的頭腦非常發達,尤其是在創新方面,這對國家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
這一年多以來,整個經濟大環境非常不好,企業界感受應該比我們深刻得多,今年第1、2季都是負成長,分別是負9點多與負6點多,但是都比原來預計要好一點。到了第3季,是負1.29%,已經快要接近零,目前估計第4季可以由負轉正,上升6.89%。主計處本來預測明年有3.92%的成長,現在上修到4.39%,上修了0.47%,幅度不小。明年國人平均GDP達17,936美元,換句話說,逐漸回復過去衰退之前的情況,目前還沒有完全恢復,因為這次的衰退是歷年來僅見。也幸好世界各國都採取搶救的措施,這也證明了如果各國同心協力,災難的時段會比較短,就如同H1N1,全球同心,發現比原先預期的災難減少很多。
在這個過程中,擴大內需的結果中有一項非常重要。在我們執政之前,政府的投資連續8年都是負成長,當然,經濟的成長不能光靠政府投資,但是政府如果投資不足,民間就感覺不到投資的誠意與激勵。今年政府投資成長將達23.6%,這是歷年成長最快的階段,一方面是擴大內需非做不可,二方面愛台12項建設一開始就是準備政府的投資,每年與前年相比,至少要達到5%的成長。這樣做的結果,對經濟成長將有0.66%的貢獻,但還是不夠,還需要什麼?一是投資,一是消費,才能真正把經濟成長往上拉高。尤其明年雖然估計有4.39%的成長,但是主計處與相關機構也都預測,到了下半年可能會緩下來,所以我們要加速動力。
不久後將舉辦的「江陳會」不會協商ECFA的問題,主要談的是一些漁業合作、避免雙重課稅協議,還有雙方對於農業的檢驗與認證標準的確定,這些都是非常技術性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兩岸旺盛的經貿關係能夠有一套規範。雙方的貿易已經達到每年1300億美元,可是居然沒有一套制度在運作,不可思議,但因為兩岸的情況非常特殊,以前要訂也沒有條件,也就將就著過來,但是往後這樣發展,對台灣是不利的,所以政府希望能建立規範。「江陳會」的4個協議都是非常技術性的,我們也要求主管部門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透明,就像我們簽了MOU,立刻就上網公告,讓大家知道內容,大家看了就發現其實是非常技術性的東西,沒有任何政治義涵在內。我們也會注意到,一定在對等、尊嚴的情況下簽訂,雙方的名稱是最敏感的部分,我們最後是用雙方金融監理機構代表的方式,在這種對等的情況下,就不發生矮化或主權流失等問題。
另外一方面,「江陳會」談完之後,如果簽了這4項協議,將在會後對話,針對雙方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未來的進展進行討論。我們一路以來,先從個別研究、共同研究到正式協商,最後一定會在簽署之前,向立法院先做重點報告,讓國會充分瞭解內容,然後再簽,簽完之後還會送回立法院審議通過。因為這中間有部分涉及關稅減讓,會涉及法規的修改,這部分根據兩岸關係人民條例第5條規定,必須送立法院。過程一定會依照現有的制度處理,兩岸關係人民條例第5條規定,如果涉及法律變動,就要送立法院,這是民進黨政府當初執政時修改的,我們也支持。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大家有很多討論、甚至憂慮的ECFA,能夠在相對透明的環境下,讓民眾瞭解。因為如果不夠透明,民眾有誤解,往往會增加很多阻力,各位從事企業經營都知道,如果我們與大陸的貿易在貿易條件上與其他國家不對等,對我們很吃虧。尤其是石化業賣到大陸的東西從明年1月1日開始,還有5-15%的關稅,而東協10個國家,尤其有一些產油國,他們的產品賣到大陸是零關稅,對我們有很大影響,這是我們要簽ECFA很重要的理由。
我們在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本來是希望藉著多邊貿易談判,能夠讓台灣成為國際貿易自由化的一部份,沒想到WTO的杜哈談判非常不順利,因此多邊機制等於形成半停擺的狀況,各國紛紛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這是台灣最弱的部分,因為我們外交比較孤立,主要的貿易國都不是邦交國,所以要簽非常困難。今天我們如果能與中國大陸在ECFA有所突破,其他的國家可能會在這方面比較有意願與我們進行相關協商,這點對台灣來講非常重要。畢竟台灣的出口佔GDP的64%,如果這方面不能克服,對台灣未來的貿易會有非常負面的影響。不管是那一個政府執政,都不可能迴避這個問題,遲早要面對,尤其是民進黨執政的8年中,台灣與大陸的貿易及投資都大幅成長,2000年原來佔總出口的24%,但是到了2008年變成40%,現在還是維持在這個水準,沒有太大的改變。同樣的,投資與貿易額都成長了2至3倍,可以說成長最快的一個時期,也是農產品開放進口最多的時期,一共開放了936項,在這之前,國民黨執政的時候開放了479項,兩個加起來是1415項,我們任內沒有增加1項。所以我的政策是不管跟大陸簽ECFA或任何東西,都不會增加開放農產品進口,這1年7個月以來,1項都沒有開放,這點非常清楚。
工業產品的部份,將來在ECFA的談判裡就會涵蓋,我們也會對於受到影響的產品或產業與業者充分溝通,我們不是說一簽就簽很大、幾千幾萬項,而是逐步地來,先對最優先的項目、有共識的項目完成協議,絕對會在過程當中儘量透明化,讓社會瞭解。這步不踏出去的話,對台灣是很不利的,我們任何的政策,都是秉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維護台灣的主體性並造福人民,這個原則一定會維護,兩岸的協商一定會重視對等與尊嚴,這對雙方才有利。企業很關心這個問題,很多人也不瞭解ECFA的內容,雖然政府從今年3月開始,已經進行幾百場的宣導,但在資訊發達的社會,不見得每個人都對這個資訊有興趣,所以要隨著與大陸協商的進程,在可能的範圍內將資訊公開,讓大家瞭解,大家看了之後,反而就會覺得沒有什麼,不會有任何敏感或政治性的語言,相反的,都是非常技術性的東西。今天我特別藉這個機會說明,剛好高孔廉理事長也是海基會的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實際參與工作,非常瞭解這方面都是可以讓民眾放心的。
再一次恭喜大家得獎,也希望大家可以發揮影響力,讓企業界在整個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中美矽晶製品公司董事長盧明光、南僑集團董事長陳飛龍、緯創資通公司經理謝群英、創意電子公司總經理賴俊豪、振躍精密滑軌公司經理李秋蓮、台灣櫻花公司副總經理林有土、台灣積體電路公司處長游秋山、工業技術研究院組長蔡禎輝、瑞昱半導體公司處長林盈熙、統一企業公司經理陳國煇、台灣大哥大公司副總經理俞若奚、美商亞洲美樂家台灣分公司處長顏幸枝、工業技術研究院主任王輔卿、康舒科技公司總經理高青山、桂林陽朔山水旅遊開發公司總經理江文豪、振躍精密滑軌公司總經理施惠珠,上午由企業經理協進會理事長高孔廉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賴峰偉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