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8年11月20日
副總統出席「文化政策前瞻論壇」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晚間出席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舉辦、由朱宗慶校長主持的「文化政策前瞻論壇」,並以「台灣文創產業的未來」為題發表專題演說,文建會主委盛治仁也在場陪同。
副總統表示,非常高興能為論壇展開序幕,過去30多年公職生涯他都在外交及財經界努力,對文化比較陌生,但後來2000年退休後常與夫人前往國外觀光旅遊,深感一個國家的實力,從表面上來看是物質生活,但實際上是在文化內涵,尤其他參訪東歐後感受更深,因為東歐雖然歷經共產政權,但他們的文化內涵、力量及背景 卻深厚不移,捷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見文化對人們的影響遠比經濟深遠。
副總統說,他在就職後,就向馬總統提出文化的重要,馬總統也深表贊同並曾表示,經濟可以讓一個國家壯大,但文化可以讓一個國家偉大,讓人非常認同,也因此他向總統表達願意為文化盡心盡力的希望,總統也認為應該召開文創產業圓桌論壇,因此前後在總統府召開了六次,得到豐碩結論,今天他要將這些成果加上自己的研究與觀感與大家分享。
副總統表示,過去幾十年台灣靠的是外貿與經濟,但現在整個世界變化很快,大家講求的已不是經濟硬實力,而是文化軟實力,因此經濟的發展要靠文化帶動,文化已然成為台灣轉型的核心力量,此外,我們面臨的第二個重大趨勢則是中國大陸的崛起,這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地方。
首先,「文化是台灣轉型的核心力量」,副總統表示,台灣經濟發展靠製造業、服務業,但未來我們要提升競爭力,就必需靠文化的加值。他指出,網路世界不是只有電子技術,還要有內容行銷。尤其台灣是電子資訊產業的龍頭,但其中應用硬體的價值並不高,如果加上軟體將更有效益,例如,Amazon,不只是賣書,包括網路、閱讀均有,其他如facebook、Twiter、plurk製造與網友互動的機會,而Google則包括搜尋、信箱、地圖、翻譯、影片、資料庫。這些都已經超越過去工業時代的生產概念,而是一種內容的生產者,文化的工作。
副總統強調,台灣必須正視文創產業的重要性與根本價值,隨著經濟轉型的需要,逐步突顯出來。文創產業靠的是不是金錢問題,而是頭腦問題,藉著台灣文化創意力的開展,提升傳統產業的附加價值,因此藉由文化創意的能量,可以讓台灣在世界發光發亮。
至於第二個大趨勢「中國大陸的崛起」,副總統指出,全球金融大海嘯對世界產生衝擊,世界政經秩序因此大洗牌,以前是G8到G20,現在則是G2,亦即美國與中國大陸,日前美國總統歐巴瑪訪問中國大陸,中美間互動甚受各界關注,這也顯示出政治現實。尤其全世界掀起了一陣華文熱,表示外國人士急欲了解中國,他們希望從學習中文、中華文化切入,因為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Way of Thinking」,所以也成為國際人士學習、瞭解中國的一個方向。
另一方面,台灣卻擁有自己的特色,副總統表示,台灣傳承並發揚中華文化,成為一個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與中國大陸相比,他們使用簡體字,因此無法看得懂碑文所記載的繁體字,反而前往中國大陸旅遊的台灣民眾讀得懂碑文。台灣對中華文化的保存也成為外國人士了解中華文化的視窗,這個過程,就是商機,也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機會。副總統說,這兩大趨勢,對台灣而言,是嚴峻的挑戰,也是最好的契機。
台灣究竟有何文化特色,副總統指出,台灣是中華傳統文化保留最完整而底蘊也最豐富的地方,此外,台灣有海洋文化的傳統,以及具有自由多元的特色。他告訴與會者,17世紀時荷蘭、西班牙殖民來到台灣,19世紀歐美日尋求台灣成為亞洲發展的中繼站,20世紀時全球化再起,外籍移民加入,不斷創新,這就是台灣的海洋文化特色。
此外,台灣有著自由多元的特質,副總統說,台灣的民主素養、文化底蘊、公民社會,是華人世界中最自由化、最民主化、最多元化的所在。這從台灣流行音樂從民歌、搖滾到饒舌,就顯示台灣年輕文化的多元性。
台灣更是中華傳統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副總統說,他有許多朋友在大陸發展後回到台灣,對他表示中華文化還是台灣保存得最完整,令人印象深刻。另外,台灣除了有傳統文化外,更有自創的特質,例如最受歡迎的川味牛肉麵,是由台灣獨創,而不是來自中國大陸。
關於台灣文創產業的優勢,副總統表示,台灣文創產業擁有自由創作環境,優秀人才輩出,民間創造力源源不絕。此外,台灣是個開放多元社會,藝文活動呈現多元性與多樣性。另外,我們有充足透明的資訊,社會接受新事物與新觀念的可塑性強。再加上科技發達,網路進步,文化創意產業可藉由新科技優勢,達到多元結合,多元傳播,創新發展。更重要的是地方文化活力強,民眾對藝文活動與創意生活的需求日增,日前他與紙風車創辦人會晤,發現地方的展演動需求日益殷切,可想見地方對文化的需求與喜愛。
至於台灣文創產業有何弱勢,應如何加強?副總統表示,台灣的文化政策長期不明,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解釋及藍圖也就不明,與民間需求和期待產生落差,政府也缺乏整合平台。此外,台灣的市場小,規模小,無法靠內需市場形成產業,國際市場的開發力弱。而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易受政經環境影響,文化界對政策的延續性存有疑慮。另外,資金來源不足,缺乏文化投資的鼓勵政策,使得許多推動文化的計劃成為空想,甚為可惜。最後,智慧財產權未受尊重保護、藝文界缺乏整合、行銷與管理人才等,也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副總統認為,要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必需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就是基本認識,他認為文化、創意與產業不可分割,以英國為例,文創產業是他們第二大產業,因為英國人認為文化已經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韓國也是一樣,特別在表演戲劇方面相當成功,泰國亦然,其文創產業的發達吸引了很多觀光客前往旅遊。反觀台灣,文化界人才不少,也深具創意,但卻未能與產業連結,造成落差,相當可惜。
副總統說,文化是個抽象的理念,有人說是文化是美學、宗教、價值觀,而創意則是包括藝術表演、視覺、音樂、影視、出版、數位、設計、觀光等內容與呈現;至於產業,就得要面對市場與顧客需求,讓文化創意實現其價值。許多文創人士不認為文創需要面對市場競爭,但文創需與產業串聯,讓文化、創意、產業有效結合,才能成為氣候,在這方面,需要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才能讓台灣的文創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政府應朝向那些方向努力?副總統指出,首先政府應盡速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此基本大法一旦建立架構,政府政策就很清楚,民間團體也能有所依據推動發展;此外,成立行政法人組織,作為政府與民間的橋樑,協助推動文創產業;其次,成立一個「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作為後盾,讓投資者有更大的空間創業、成功;再者,鼓勵「文化輸出」,要將重點放在華人市場,因其需求量非常大,而台灣有著最豐富多元的文化創意,最後則是重點扶持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讓這些文化園區成為台灣文化立國的重鎮。
副總統也恭喜朱校長獲得國家文化獎,他對文化的付出、瞭解與用心,相信一定可以為我們的文創產業發展作出更多貢獻。副總統期盼在大家的努力下,未來依靠我們的軟實力,也就是文化,台灣不僅能夠更為繁榮進步,更能登上國際舞台,在世界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