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8年11月20日
總統接見衛生署表揚八八水災防救有功人員
馬英九總統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見衛生署表揚八八水災防救有功人員,對他們在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搶救人員、醫療器材及提供醫療服務的精神,代表政府與人民表達感謝與肯定之意。
總統指出, 2005年英國「自然」雜誌報導,北太平洋海面氣溫上升0.5度,使得颱風的破壞力增加75%。20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0.74度,但台灣氣溫上升1.2度,較全球平均高出62%,台灣上空的水氣增多,一旦經過氣流導引就容易形成災害,從過去賀伯颱風、納莉颱風到今年的莫拉克颱風顯示,颱風的頻率沒有增加,但雨量愈來愈多,因此破壞力也隨之增加。根據聯合國所發表的統計顯示,全球以亞太地區災難最多,占全球70%,其中台灣地區兼具颱風、地震與土石流三種天然災害,是極為少見的,因此我們的防救災思維應隨之調整,唯有做好事前預防才能減少災損及傷亡。
總統表示,天然災害發生時,醫護人員是最被需要的一群。此次衛生署緊急醫療救援團隊共出動915隊次,醫療人員5千7百多人,服務人數2萬7千多人次,同時設有49個精神醫療與心理衛生團隊,共出動1350多人次,照顧10,770位災民,提供破傷風類毒素2萬3千多劑。國軍投入56萬人次,各部會、警消及志工人員投入54萬人次,出動直昇機5千7百多架次,災民達5萬2千多人,平均每5位災民就有1位受到醫護人員妥善的照料,可見醫護人員工作的辛勞與成效。
總統指出,高雄縣那瑪夏鄉衛生所張清新主任與李秀花護理長在8月8日協助安置民權與民族村共2百位村民,在患難中展現出了不起的勇氣與同胞愛,可為全民效法。高雄六龜鄉衛生所林鴻主任,在通訊中斷的情況下,冒雨涉水進入六龜山區,成立緊急醫療中心,救治生病與受傷災民279人,展現奮不顧身的醫德,這種精神足為全體醫護人員的典範。
總統表示,很多人把八八水災和921震災做比較,震災是瞬間、大量,而八八水災則多了持續發生的特性,搶救困難,因此災難現場多為往生者,受傷者較少,沒有所謂黃金72小時的救災時間。對於災難發生時,因道路、橋樑損壞,天候不佳,飛機無法起飛,導致相關人員無法在第一時間進入現場搶救,造成民怨,總統強調,政府一定會汲取教訓,重新思考防災理念,相關防救災機構、法規、訓練、教育與演習也應調整,將防災視為最重要的工作,務必以「料敵從寬、禦敵從嚴」、「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的態度來面對天災,在環境敏感的高風險地區,提高警覺、做好準備,一旦無法對抗災害時就應及早撤離,減少損傷。
總統進一步表示,實施多年的全民健保制度在此次災難發生後,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醫療程序方面提供災民很多便利與優惠,讓他們感受到政府的照顧。
總統希望,全國醫護人員能效法在座有功人員奮不顧身搶救傷者的精神,提供國人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醫療服務。
八八水災防救有功人員下午由衛生署長楊志良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