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8年11月17日
副總統與產業領域國策顧問舉行座談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在總統府與產業領域國策顧問舉行座談,除說明政府未來提升台灣競爭力與推動新興關鍵產業的方向,並盼國策顧問提供寶貴意見。
  副總統表示,過去一年來台灣經歷金融海嘯的考驗,產業界的經營非常辛苦,所幸有民間與政府的共同努力,台灣正逐漸擺脫百年罕見的經濟風暴,根據經建會、財政部及其他政府與民間智庫單位的各項經濟預測數據顯示,總體而言,台灣經濟已渡過最艱難的時刻,逐步止跌回升。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面對這次金融海嘯的衝擊,世界各國都傾力化危機為轉機,並積極進行產業轉型及調整,例如美國政府大力提倡「綠能產業」,為美國經濟開創新局;日本政府推動「新經濟刺激方案」,加強推動醫療、護理服務及文化、旅遊活動,打造日本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低碳排放國家;南韓政府最近提出的「新成長動力綜合行動計畫」,準備在2009年至2013年間投入24.5兆韓元,發展綠色技術、尖端整合產業及高附加價值服務3大領域的17項產業。
  副總統指出,台灣經濟仰賴對外貿易,外銷過於集中在歐美、大陸等地,且45%的外銷產品集中在高科技。因此,台灣在此次金融海嘯所受的影響,若與南韓、新加坡、香港相較,受到更嚴重的衝擊。因此,面對後金融海嘯時代的來臨,政府必須採取非常果斷的措施,調整產業結構,進行經濟轉型,才能啟動台灣下一波經濟成長的新動能。
  副總統說,最近他經常思考兩個問題:首先是台灣的競爭力應如何提升?其次則是台灣的產業結構如何調整?他認為這兩個問題將是台灣渡過金融海嘯危機後,急需面對及處理的關鍵課題。
  關於台灣競爭力如何提升的問題,副總統認為,關鍵在於創新與整合兩個層面的改革是否落實。首先,政府正制定產業創新條例取代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現由立法院審議中,預定明年元旦起施行。盼望此條例實施後能確實落實至產業層面,讓政府與業界真正重視創新的價值,用心經營研發、設計、行銷與品牌的經營,如此才能真正展現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投入創新的各項效果。另外,副總統認為我們必須重視產業的「整合」能力,若能將製造業與服務業加以結合,必可找出台灣經濟的優勢與特色。
  至於產業結構調整的議題,副總統說,除了維持現有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優勢外,我們應該尋找新興關鍵產業,繼續扮演推動台灣經濟成長的新動力。事實上,行政院今年已陸續推動生物科技、醫療照護、觀光旅遊、文化創意、綠色能源與精緻農業等六大新興關鍵產業以及服務業發展方案,特別是服務業占我國GDP比重甚高,政府現已對服務業進行總體檢,積極找出最有發展前景及最具利基的產業項目。日前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會議日前討論盼能籌設高科技籌資中心的意見,就是希望找出具有台灣特色與利基的金融產品;此外,政府應加速推動國際醫療與觀光業結合,將台灣的醫療資源進行有效利用,進而結合台灣獨特的觀光資源,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副總統也建議政府主管部會要調整過去「管制」的角色,轉變為「發展」的心態來全力推動,就像當年經濟部工業局輔導產業發展的方式,加速產業的發展與轉型,尤其是服務業涉及的政府部門甚多,政府各機關也應有專人負責工作的推動。
  副總統最後期盼借重國策顧問的智慧與經驗,共同集思廣益,提供行政部門作為施政參考與指引方向,為後金融海嘯的台灣經濟規劃出方向與藍圖。
  總統府國策顧問楊世緘、張平沼、許勝雄、陳武雄、蔡定邦、顏文熙、黃和平、姜欽城、林義守,上午前來總統府參加產業領域國策顧問座談,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副秘書長賴峰偉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