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8年11月11日
總統偕副總統出席行政立法兩院溝通協調餐會

馬英九總統今天中午偕蕭萬長副總統出席在總統府舉辦的與行政立法兩院溝通協調餐會,就近期甚受各界關注的美國牛肉進口、兩岸洽簽金融備忘錄等議題交換意見,盼藉此交流平台,有利相關法案在立法院順利通過,讓台灣繼續往前走。
  總統致詞內容如下:
  今天邀請大家來,是因為最近有些議題大家非常關心,所以特別舉行這樣的餐會,交換意見。
  第一、有關美國牛肉的問題,各位一定很關心為何我們一定要開放美國牛肉進口,首先是因為在三年前已經開放美國去骨牛肉,換句話說並不是說完全沒有開放,已經開放了。去骨牛肉也是有風險的,但是風險比較小,是一兆分之七點一的風險。現在我們談的是帶骨牛肉,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報告,其風險是千億分之二點七,絞肉是百億分之五點七,內臟是百億分之一點五,事實上其風險也微乎其微。
  自我們上任一年多以來,一方面改善兩岸關係,二方面也改善攸關台灣未來的主要國家之關係,大都是非邦交國間的關係,其中美國、日本、歐盟等是很重要的對象。日本方面,我們將今年訂為台日特別夥伴關係促進年,從漁業協定、打工渡假協定、松山機場及羽田機場明年互相飛包機、在北海道札幌設處、旅居日本的台灣人在填寫國籍時可以填寫台灣,以及在東京設立文化中心,還有規劃故宮國寶赴日展出等。
  美國方面,我們最後希望與對方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在此之前,先從投資貿易架構協議(TIFA)開始,其他還有免簽證待遇、引渡協定,當然軍購也是不在話下。我們與美國談牛肉進口,並未就任何項目交換,絕對沒有,因為我們覺得那樣反而會侷限了我們善意的展現。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與美國談好牛肉協定的話,會是通盤性改善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也就是能改善雙方面氣氛的很多相關問題。
  另外,很重要的是,台灣是世界貿易組織(WTO)、也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會員國,這兩個單位就食品、尤其在動植物產品方面是有共識的,就是那一種東西安不安全,WTO是參照OIE的標準,OIE說安全,WTO就說可以進出口,各國不能夠違反規定,來妨礙自由貿易。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現在有許多國家進口美國牛肉,據統計,進口美國牛肉的國家有64個,其中50個是完全進口,不設任何限制,另外14個其限制與我們差不多,都是30個月以下的去骨牛肉,個別還有一些特別規定,不過一般來講,都是與我們差不多。完全禁止的只有10個國家,包括中國大陸與印度,不過各位知道印度的牛是不能隨便吃的。中國大陸與美國也正在談,而且談的方向也是30個月齡以下的牛肉及牛肉商品。因此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有64個國家,18億5千萬人在吃美國牛肉,包括台灣在內加上美國3億人,就有21億人,每天都在吃美國牛肉,所以它的安全性相當可靠。因此我剛說一個是必要性,一個是安全性。我們不是要去抱美國人的大腿,而是我們希望與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國貿易自由化的同時,除非我們有非常強的理由,否則很難拒絕。最重要的是談判過程,我們一直把國人的健康擺在第一位,因此安全還是首要,稍後衛生署與經濟部可以詳細向各位報告。
  10月20日簽了以後,準備公告時外界有很強的反應,立法院也努力進行修法,這些我們都給予肯定,唯一就是希望我們不要違反與美國所簽的議定書,在不違反的情況下,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不違反議定書,就不會違反WTO或OIE的規定,在不違反規定的前提下,我們可以用行政措施加強查驗到一個地步,使得它在台灣市場上不會出現。我們不能禁止或管制它進口,這話一說就違約了,但是如果說消費者不吃、不買,商人不進口,這種情況下並沒有違反規定。我們與美國談好了,我們只是開放進口,不負責幫忙促銷,我們國民也不負責幫忙消費,有沒有人吃是國民的事,你自己去促銷,但是我們不促銷,就這方面來講,這種行政措施沒有問題;行政措施入法了,一樣沒有問題,因為沒有違反議定書。到目前為止,我們黨團所提的案,各位應該都知道了,美方也正在研究。牛肉的問題,我們希望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立法程序,讓民眾的安全得到確保,另一方面也不會傷害到我們的國際關係,尤其是我們國際的信用,這點非常重要。
  其次是有關MOU的問題,大家討論非常多,今天特別請到陳主委來。其實這問題談了很長一段時間,今年上半年就開始談了,到了4月間第三次江陳會時已講好了要簽MOU,不過在江陳會時談的是更大的架構,包括金融、保險與證券三方向,而大陸也由三個單位在管。我們到了最近幾個月,金管會、陸委會一直在注意這件事情,也進行相關的協商,現在談得差不多了。星期一副總統、王院長、吳院長和本人討論時,認為簽之前務必送到立法院,由王院長邀集朝野黨團開會,讓我們金管會、陸委會及經濟部做報告,讓大家瞭解未來要簽的MOU內容是什麼,對台灣會有何影響,有正面的,也可能有不是正面的,通通要讓立法院了解,這也是吳院長上任以來一直強調的,任何與大陸之間簽的協議,都要符合「國家需要、民意支持與國會監督」的原則。同時我們也要要求金管會對業者再做一次溝通,因為很多業者摩拳擦掌準備登陸去經營,各位都知道,全世界金融業一定是跟著客戶走,服務業如果不跟客戶走,如何賺錢?可是過去20幾年,台商到大陸投資,向國內銀行融資的相對來說少數,我們的銀行都沒賺到台商的錢,賺得很少,所以開放之後,對我們的銀行來說是有很大商機。另外一方面,來台灣的大陸銀行對我們會不會有任何影響?等一下金管會向大家作簡要說明。我們上次決定順勢走,經過與國會、業者溝通,相關行政措施也都做好,準備好了後再跟對方簽,簽了後生效,大概是這樣的作法,特別跟各位報告。
  最後是本會期的重頭戲就是預算,莫拉克颱風的特別條例與預算都已通過,我們希望此會期4年5千億的預算中,屬於99年的部份,以及99年度的總預算都能很順利地完成,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希望大家藉此平台交換意見,盼望這幾項法案在立法院順利通過,讓台灣繼續往前走。
  在聽取與會代表意見後,總統作出以下裁示:
  非常謝謝大家簡短有力的發言,我想第一個關於MOU部份,大家看法相當一致,一方面認為對台灣是利多,不過要跟業者與國會溝通,這點我們已都安排時間,院長也安排在本週五上午九點半進行朝野協商,金管會、陸委會及經濟部會向大家簡報,金管會也會向業者說明未到大陸投資的台灣銀行,在大陸銀行來的情況下如何自保,以及我們對大陸的銀行有那些管制。
  各位都聽到了,我們是以它分行的淨值做為營運的基礎,換句話說不會動到總行的淨值,規模不會很廣,對我們中小銀行衝擊不會很大。另一方面我們大銀行到大陸去,不跟我們自己的中小銀行競爭,此部份金管會已有妥善規劃,屆時會向立委及業者說明。
  另有關牛肉部份,剛才各位都提供了高見,安全當然是最重要的,但國民若有疑慮,在科學上是否有依據?有疑慮的話,我們不能強迫,最好儘可能讓它不出現,如果說我們在條文中寫著禁止進口或不得進口的話,會立刻與WTO及議定書違背了。同樣是使之不出現,但一種方法是要付出違約背信的代價,而另一則不必付出,是否可以從此角度去思考。消費者不吃、不買,市場不賣,對方看無利可圖,就不會進來了,另外還有三管五卡,這樣讓其知難而退。但我們公開不講禁止或不得,否則人家看這兩個字就說違反,違反會有何後果呢?第一,不只是違反議定書而已,也違反WTO及OIE的規定,牽涉就比較廣,第二,如果寫禁止或不得,美方是否就會來與我們談呢?反對黨是希望重啟談判,但是否這樣就可以達到重啟談判的目的呢?我不敢說,因為關鍵是可能造成違約,要不要付出此代價,大家可以好好斟酌一下,我們國家為了牛肉要付出什麼代價?在此議題上,我們希望市場上沒有絞肉跟內臟,這點大家都有共同看法。
  再者,如果不違反議定書、WTO及OIE的規定,能否達到內臟及絞肉不在台灣市場出現?我們不要用禁止或不得,否則馬上就會有此問題,我們不是怕美國人,而是身為國際社會一員,大家都支持台灣應該參加國際活動,但是國際活動還是有些規範要遵守,相信所有委員應有足夠的瞭解。這也是重要的國際觀,此部份是否請執行長與黨團再研究一下,如何使它既可以不在市場上出現,又不會違反我們自己的國際義務,達到一個折衷方式。尤其朝野協商要在17日前完成立法,此方面請各位多予考慮,畢竟今天我們要改善與美國的關係,絕不是為抱美國大腿。我們改善與大陸關係的同時也改善與其他國家的關係,這才叫做平衡,否則人家說我們一天到晚栽到大陸去,我們並沒有這樣,我們也努力改善與日本的關係,各位都看得出來,現在連在日本國會原本認為馬英九是反日派的人,今年三月來到台灣都認為我是親日派,我們花了很多力氣,讓大家認為台灣做到平衡,歐洲、日本、美國、紐澳、東南亞都是我們的重點,這點希望各位體諒。
  但要做到這點,不能說自己想怎樣就怎樣,還是要考慮一些其他後果。今天時間不多,但大家說得很清楚,把分寸掌握好,我們都很樂於看到立法院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今天與會者包括:行政院院長吳敦義、副院長朱立倫、秘書長林中森、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副院長曾永權、立法院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立法院國民黨黨團書記長呂學樟、副書記長周守訓、立法院國民黨黨團經濟委員會委員長林滄敏、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委員長謝國樑、社福及環衛委員會委員長孔文吉、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委員長劉盛良、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盧秀燕、內政委員會委員長黃昭順、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集委員潘維剛、吳清池、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召集委員張顯耀、財政委員會召集委員林德福、費鴻泰、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張慶忠、經濟委員會召集人李復興、徐中雄、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副秘書長何思因、諮詢委員李嘉進、外交部部長楊進添、經濟部次長梁國新、經濟部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陸委會主任委員賴幸媛、金管會主任委員陳冲、農委會主任委員陳武雄、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局長許天來、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副署長蕭美玲、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處長林雪蓉。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