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8年11月03日
副總統出席「推動台灣核能級產業發展聯盟研討會」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前往中華經濟研究院,參加由台灣綜合研究院、工研院材化所、原能會核研所及清華大學工科系聯合主辦的「推動台灣核能級產業發展聯盟研討會」,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表示,核能議題在一般人眼光中,可能較具敏感性,但卻是國際社會所共同關注的問題,今天集合了各單位、機構共同研討,甚至組成聯盟,正是代表我們進軍國際市場的決心。
  副總統指出,主辦今天會議的四個產、官、學、研機構,分別是我國在經濟、核能研究及應用上頂尖的單位,此次整合國內機械、電氣、儀控、電子及軟體設計、材料、工程設計服務等產業,為台灣相關業者開啟進入世界能源市場的大門,這種用心,令人感佩。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在高度工業化的過程中,由於產業大量使用石化能源,所排放的CO2量不斷增加,造成全球氣候暖化問題日趨嚴重。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的研究,百年來大氣中的CO2濃度約從280ppm升高到380ppm,使得平均氣溫提高0.7~0.8度。所以,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感覺空氣一年比一年糟,氣溫一年比一年熱。
  副總統表示,為因應2012年後京都議定書的來臨,各國政府無不從能源供應安全、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等三面向,推出節能減碳政策,包括:在能源供應端部分,大力發展無碳的再生能源及核能、同時開發低碳技術;在能源使用端部分,則設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與獎勵節能措施。我國於去年決定推動六大新興關鍵產業,作為台灣下一波經濟發展的發動引擎,已將發展綠色能源產業列入其中。
  副總統指出,目前各國在發展再生能源同時,也將發展低成本的核電,列為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選項。根據世界核能協會(WNA)的統計,興建中的核機組有52部,規劃中有295部,其中以亞太發展中國家核電增長速度最快,中國大陸準備在2030年前,持續興建141部核機組,而印度、俄羅斯等國家也要各自興建40~50部。
  副總統認為,連產油及媒的國家,如印尼都深覺發展核能的重要,我們應加以重視,而由於各國競相投入核能機組的興建,核能設備供應產業也隨之轉為賣方市場。初步估算,核能級設備全球市場每年產值,運轉中(含延役)約321億元美金,興建中約600億元美金,合計高達921億元美金。台灣機械、電機、儀控、電子、材料及軟體設計、工程設計等產業,都有足夠的實力與能力,為世界核能設備提供適當的產品。
  副總統指出,今年4月全國能源會議召開後,經建會、經濟部、國科會及原能會等部會參照會議結論,擬定低碳施政目標,總計提出16項旗艦整合方案。7月份各部會已提出具體作法,分年編列預算逐步落實,期能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穩定能源供應、提高能源效率、開放能源事業、重視環保安全等。
  副總統表示,台灣在高科技產業上已有亮麗的成績,現在也積極投入綠色能源產業,但對核能級設備市場卻是相對陌生。因為我們以前只有買入,未曾想過自己開創,反觀鄰近的韓國,一方面在購買核能電廠設備的同時,就思考如何自行供應,甚至計劃將來外銷,靠的就是整合產業及組成策略聯盟。
  因此,副總統希望透過學者專家的共同思考,為台灣相關產品進軍國際核能級設備市場尋找出路,並從制度面、法規面、產業面來發展台灣核能相關產業,進而開創兩岸及國際核能協商合作機制,達成與國際核能供應商策略結盟。他最後預祝研討會圓滿成功,台灣能源產業界順利推向國際核能市場。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