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見經濟部暨其所屬單位八八水災防救有功人員,對在第一線執行救災同仁的默默付出,表達肯定與感謝之意。
總統表示,經濟部所屬單位如水利署、工業局、台電公司與台灣自來水公司的業務,均與人民生活、生計息息相關,「災害防救法」所規定的「災害」共有14種,其中大部分都與經濟部業務相關,而颱風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在救災與重建工作中,經濟部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總統表示,此次八八水災所呈現的特殊現象,在於陸上警報雖已解除,但大雨不斷,災害仍持續發生,肆虐的地區與時間、政府投入的人力與物力均為空前,他要感謝大家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及最誠懇的態度,恢復供水、供電及維護工業區的安全,把災害降到最低程度。
總統指出,根據統計,台電公司在8月7日至10日就出動搶修人力1萬2千人次;水利署共出動人力4萬人次、調度180部抽水機支援;工業局則每天有1,698人次進駐各工業區,執行區內各項修復工程;自來水公司總共投入8千多人次、水車1萬輛次;軍方投入56萬人次;警方投入31萬人次;消防體系10萬人次;民間志工14萬人次,總計超過112萬人次,而軍方投入的人力則為921地震時所投入人力的2倍。
總統進一步表示,由於颱風與洪水所造成的災難與921震災不同,災害不但持續擴大,搶救人員與機具也不易到達,使救災工作益形困難。921震災發生時,共有21個國家38個救難隊來台協助搶救,但此次並無類似的救難隊來台,其原因是,地震導致許多民眾受傷,有黃金救援72小時,例如台北孫氏兄弟在地震發生150小時後被救出,但由土石流或洪水所造成的災害,受傷民眾較少,多為死亡或失蹤,鮮少掩埋一段時間後被救出來的情形,這些都是因為災難型態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總統表示,此次風災也讓政府與民眾學到一些教訓。行政院在10月9日通過「國土計畫法」,未來對於國土開發將採取與環境共生的方式,人不與天鬥、不與山河爭地,一定要嚴格執行不該開發的地方就不能開發的原則。政府與專家學者進行部落原居地安全評估,64個原住民村落中有33個屬於不安全地區,可能面臨遷村,這也是政府未來重建工作非常大的挑戰。「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已有妥善規劃,將在高雄與屏東地區,由政府提供土地及基礎建設,民間則提供永久屋,共同為災民建造安全的居住環境。此外,在重建家園的同時,也希望民間企業協助災區產業重建,讓災民儘快回復正常生活。
總統也以芭瑪颱風為例指出,政府未來將採取更積極的作法,在災害發生前,先將可能使用的設備、機具放置定點,軍方也預置兵力,以減少民眾等候搶救的時間。同時也要求地方政府作好災防準備,事先與可能受災地區的民眾溝通,作好撤離準備,讓民眾感受到政府救援力量就在旁邊,不致過於慌亂。
總統強調,面對災難最好的方法是「料敵從寬、禦敵從嚴」,把準備工作做好,防災重於救災,只要預測高危險地區可能發生災難,事先就要做好疏散與撤離的工作。另外,氣象局對有些颱風無法準確預測,但是只要準備充分,民眾有防災意識,一定可以將災害降至最低。
經濟部暨其所屬單位八八水災防救有功人員包括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簡任正工程司兼主任林世明等人,下午在經濟部部長施顏祥陪同下,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