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8年10月11日
總統出席2009年全國治水會議
馬英九總統上午在行政院吳院長及朱副院長陪同下,出席2009年全國治水會議。有鑑於此次莫拉克及芭瑪颱風,造成台灣地區嚴重的災情。總統表示,在此時舉行全國治水會議,具有重要的意義,期能藉此次會議的召開,結合中央、地方單位及專家學者的意見,集思廣益,作為日後防洪救災的參考。
總統致詞表示,台灣是個天然資源不多,但是天然災害不少的國家, 73%以上國土人口,面臨地震、水災、颱風及土石流四種天然災害的威脅,而有99%以上的國土人口,會遭遇上述2種以上天然災害的威脅。
總統表示,根據2005年英國「自然」雜誌研究,由於氣候變遷,過去30年熱帶海洋表面溫度增加 0.5度,雖未使颱風數目增加,但卻使北太平洋西部的颱風破壞力增加 75%,台灣過去20年,颱風規模變大,降雨量也增加。上個世紀,全球氣溫增加0.74度,但台灣卻增加 1.2度,水蒸氣增加再透過如西南氣流導引,雖然總雨量沒變,卻會在短時間下很多雨,因此侵襲台灣的颱風就會造成嚴重的災害。
總統表示, 民國85年時發生賀伯颱風,他以政務委員身分去勘災,當時下了1987公釐雨量。民國90年的納莉颱風下了2319公釐雨量、這次莫拉克颱風在3日內降下最高達2965公釐的雨量,導致海拔2千多公尺的阿里山遊客中心積水深2公尺。侵襲台灣的颱風,雨量一次比一次多,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事。
總統強調,既然災害不可避免,政府首要之務是如何防災,很多人認為要築堤,但工程不是萬能,任何工程有一定保護標準的限制,在工程之外需有其它因應方法,政府不能再拿傳統觀念救災,大家必須承認人無法勝天,人不應與天鬥,可以用別的方式克服災難,如採取古兵書中的三十六策,走為上計策略,在無法對抗災害時就盡快離開。
總統表示,在10月2日芭瑪颱風來臨之前,他就在總統府召開「落實執行防颱準備工作」會議,要求相關首長分區配合地方政府,在災難發生之前,即事先布置兵力,讓民眾安心。未來防災重於救災,像88水災根本來不及救,土石流一旦發生,根本沒有所謂的黃金救援72小時。例如台灣發生 921大地震時,有21個國家38個救援團隊到台灣來救援,但是88水災時,沒有國際的救援團隊來協助救災,就是這個原因。
總統表示,只要防災做得好,可以大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與損失。據統計,88水災時全台灣有33個鄉長或村長在21個村落,撤出9100人,若沒有儘早撤出,事後去計算,可能會增加死傷1046人,例如南投縣,一個很不可思議的例子是距離河邊 100公尺的房子,最後也被捲入河中。
總統指示,未來災區重建,必須考量氣候變遷因素,並且與目前推動中的河川綜合流域治理及國土規劃相結合。同時要求行政院要制訂「國土計畫法」草案,早日送立法院通過。全面加強山林水土保持,建立一個不與山爭地、不與河爭地,與自然共生的國土規劃體系,希望提供鄉親同胞們安全的土地,重新過正常的生活。另外,要強化中央與地方的協調聯繫,落實地方政府平日災防教育與訓練,並在全臺5個作戰區,平日就完成災害防救的兵力部署,災害發生前就主動在危險地區預置兵力,準備隨時援救。
總統最後表示,如何治水需通盤考量,如何把防災做好,召開全國治水會議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盼藉此次會議能集思廣益,找出更好的策略,做為各部會推動治水防洪重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