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8年10月08日
總統出席「98年度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成果發表會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出席在台北賓館舉辦的「98年度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成果發表會,除頒贈「國際青年大使證書」給參加交流計畫的同學,並觀看包括輔大、台大及政大等6個交流計畫團隊所做的成果報告。對於外交部推動外交轉型,首度完成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總統表示肯定,並期許所有青年大使秉持熱情,不斷追求自我超越,為台灣的「活路外交」貢獻一己之力。
  總統表示,本次計畫中,大家赴訪的南太平洋國家和台灣的原住民同是出於南島語系,他很高興看到大家走出台灣,透過文化交流去認識友邦,更認識自己。總統說,國際交流是發現自我的最好方法,希望未來台灣的外交工作,不只是透過正式外交人員敦睦邦誼,更重要的是,藉由人民與人民之間的深度交往,進一步深化友誼。
  總統說,他曾出訪索羅門群島,有一幕讓他很感動,他在索國的傳統市場內看到一位賣東西的小朋友,身上穿著繡有台灣學校及學生名字的制服,這正代表台灣幾十年來的轉型,已經可以輸出愛心、幫助友邦,而這項工作,由年輕朋友來執行最適合。
  總統指出,1961年美國甘迺迪總統的就職演說中有句經典名言「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後來,美國更成立「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鼓勵年輕人到海外從事志願服務工作,此舉改變許多美國青年的人生,讓他們培養出不卑不亢、將心比心的國際觀。
  總統表示,對台灣青年而言,這樣的經歷更為重要,因為我們的邦交少,國際參與有限,接觸國際事務的機會不多,所以我們能去的地方就要儘量去。總統以自己為例表示,1971年他還是台大三年級的學生,有機會參加美國國務院「亞太學生領袖訪美計畫」,參訪夏威夷大學時,看到他們的學生以電腦模型計算綠色革命能夠解決多少國家的飢荒,他深受感動。總統說,外交部舉辦的這個計畫,正是他在競選時所提的「萬馬奔騰」政見的一部分,希望每年有一萬名台灣年輕人到國外留學、遊學,或做親善訪問,提供國內外語系的同學有機會前往邦交國,增加國際交流,培養宏觀視野,在過程中發現自己,也幫助別人。同時希望每年有二萬名國際學生到台灣唸書,外交部刻正研議設立獎學金,開設全英語課程吸引國際學生。
  總統進一步表示,這些工作就是希望賦予台灣的「活路外交」更深刻的文化意涵,因為活路外交就是正派外交,就是人道、文化、經貿外交,簡單說,也就是軟實力外交。我們不再就爭取邦交國的議題與中國大陸針鋒相對,而是要將時間和金錢用在人民之間的往來,讓大家認識、喜歡、進而支持台灣。總統強調,未來的外交工作將調整資源分配,並投入更多資源教育我們的大學生開展更健康廣闊的視野。
  最後,總統特別感謝許多民間基金會與企業界,對本計畫的挹注與支持,才能讓國際社會見識到台灣年輕學子的多才多藝。他表示,政府將會多舉辦類似活動,也希望同學回到學校後能夠成立類似社團,多與國際接軌。總統強調,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訂指標,以台灣的經濟實力,平均國民所得到達一萬七千美元時,援外經費應該佔國內生產毛額(GDP)0.7%,我們現在只佔了0.15%,還有發展空間。政府希望透過這樣的計畫,鼓勵我們的年輕人走出去,培養宏觀的國際視野,也相信經由接觸,能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台,瞭解、欣賞、進而支持台灣,這就是我們外交工作的夢想,希望大家朝此方向一起努力。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