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8年09月16日
總統與資政進行座談

馬英九總統今天下午在總統府與資政進行座談,針對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作及未來國土規劃方向,向資政請益並聽取建言。
  總統在座談會開始前致詞表示,88水災奪走700多條人命,目前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初期安置於各收容所的災民多達8千多人,政府原本規劃在一個月內完成安置80%災民的目標,但劉前院長在1週內就完成,相當不容易。總統說,現在九成二至九成四的災民,都已住進軍方或退輔會的營舍,他與吳院長分別訪視過幾處,災民基本的就醫、就學、就養、就業各方面都有適當安排,他們的心情與生活也都較為安定。
  總統並以具體數據說明災後重建工作進度。他指出,目前慰助金及補償金發放比例已超過98%,災區橋樑、道路的搶通也超過九成,淘空堤防的搶險工程已悉數完成,河川疏通也大致完工,開始進行下一階段的疏濬工程。
  此外,在災民安置方面,總統指出,劉前院長曾邀集慈濟功德會與鴻海集團,就興建永久屋進行規劃,目前在高雄縣選定杉林鄉的月眉農場,佔地約100公頃,最多可蓋2000多戶;另一處則是屏東縣的瑪家農場,約20公頃,可蓋約600戶。總統說,永久屋的建材是永久材質,可以快速組合、長期使用,以每戶人口數決定房子的坪數。永久屋的土地則由政府提供,災民雖無所有權,不能轉租或轉售,但有使用權,可以永久居住,子孫也可以繼承,而社區的公共設施、道路、排水系統皆由政府負責,希望提供鄉親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
  總統指出,政府在8月28日公布「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行政院也編列1200億預算執行重建,依照劉前院長所提出「區域國土規劃」概念,重建內容包括家園、設施、產業、生活及文化重建。總統強調,若涉及遷村必需經過嚴謹的程序,依據科學勘驗、專業判斷,並和當地居民諮商取得共識,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原住民的文化傳統與生活習慣,做好整體規劃。
  總統指出,台灣本來就是天然災害高風險的地區,資料顯示,台灣有73%的國土及人口,同時面臨地震、水災、颱風、土石流四種天然災害的威脅;99%的國土及人口同時遭受上述二種以上天然災害威脅,因此,在全世界最高風險等級的國家中,台灣遭受的死亡與經濟損失風險,都排名第一。
  總統說,天災具有不可抗力及無法預測的特性,他以《漢書-霍光傳》「曲突徙薪、焦頭爛額」成語的典故,說明防災甚於救災的重要性。總統表示,農委會在全省各地培訓了1300多位防災專員,不少人在這次88水災中都有稱職表現。據統計,各受災地區在防災專員與村長緊急撤離下共撤出9,100人,若未及時撤出,恐造成1,046人死傷;其中,南投縣水里鄉新山村林美玲村長連夜通知145位村民撤離,當時若沒有她的機警與積極作為,新山村的死亡人數恐達到60人。
  總統最後強調,儘管天災具不可抗力且無法預測,但事前的努力還是能夠預防災難發生,因此,政府會全面檢討災害防救體系的組織及運作,也希望立法院本會期完成「國土計劃法」的立法工作。對於這次天災造成的嚴重死傷,總統期許危機就是轉機,希望大家記取經驗,讓日後的防災工作做得更好。
  總統下午偕同蕭副總統邀請林淵源、漢寶德、饒穎奇、張博雅、林柏榕等五位資政到總統府進行座談,內政部長江宜樺、經濟部長施顏祥、經建會主委蔡勳雄、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副秘書長高朗、賴峰偉、發言人王郁琦也列席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