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8年09月13日
總統繼續視察屏東災區重建情形
在夜宿屏東龍泉營區後,馬英九總統今天繼續訪視屏東災區重建行程。
總統首先赴高樹鄉視察荖濃溪舊寮一號堤防、護岸搶修等防汛工程。在聽取水利署簡報沿岸整治計畫及現場勘察後,總統希望這些防汛工作一定要確實做好,讓民眾不要再受到淹水的威脅,他也再度強調政府一定會做好重建工作,而民眾也要提高警覺,因為做好預防,才能避免災害。
隨後,總統抵達瑪家鄉瑪家農場瞭解永久屋建置地點。此農場規劃可容納約500戶,預定遷入對象為霧台鄉好茶村、三地門鄉大社、達來部落鄉親。總統在聽取營建署、世界展望會等單位簡報後,首先感謝世展會的協助,讓災民能儘快回復正常生活,尤其瑪家農場的環境清幽,相信一定可以提供災民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瑪家鄉頭目徐春美女士並代表贈送總統象徵力量與勇氣的原住民傳統番刀,總統感謝徐女士的鼓勵與支持,並表示,他一定會發揮最大力量,讓災民同胞儘快走出陰霾,重回正常生活。
此外,麟洛營區因收容有部分霧台鄉好茶村村民,總統除實地瞭解收容中心環境及鄉親的生活情況外,並與霧台鄉杜勇明神父及部落耆老晤談,對大家的意見表達重視與關心。
總統在座談會致詞表示,這是他第二次與魯凱族鄉親座談,第一次是在13年前,賀伯颱風來襲時,他曾前往阿里國小視察、關心災情,這些經驗讓他深感災害造成的不僅是經濟與財物損失,更重要的是對社會、教育與文化的影響,因此政府在救災與重建過程,更需要關注災民同胞的切實需要。
總統指出,重建條例第1條第2款明載重建必須尊重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該條例第2、5及20條更說明了重建工作需尊重當地居民的文化、歷史、傳統與習俗,其中第20條對遷村更有詳細說明,強調必須取得當地住民的共識,並做好配套與安置措施後,才能決定是否遷村。現在重建會已針對43個部落,請專家學者進行鑑定,最快在9月20日就有結果,但即便如此,政府也會全面考量原住民同胞的需求。
總統也再度強調防災與及時撤離的重要,他舉例說明,屏東縣三地門大社村白春香女士在8月8日當天發現雨勢超過以往,因此挨家挨戶勸撤300多名村民,當時通訊完全中斷,但她不放棄,將村中老小都遷到安全的處所,確保了大家的生命安全,令人欽佩,類似的例子也發生在其他災區,可見及時撤離的重要性。
總統剴切指出,民眾會認為政府在災難發生時救災不夠快速,那是因為當時天候十分惡劣,國防部直升機早已隨時待命,但卻因氣候因素而無法順利出動,因此8月8日至12日間救出1500人,但13日天候轉好,一日就營救了2210人,迄今已出動5500架次,救出超過7000多人,相關救援工作尚在持續中,因為有些地方仍是孤島,需靠直升機接濟物資。
總統最後表示,此次百年罕見的天災,造成民眾嚴重損失與傷害,政府一定會竭盡全力,做好災後安置與重建工作,希望鄉親與政府及民間團體一起攜手努力,重建家園,讓災民同胞們儘速回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