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8年09月11日
總統出席教廷「2009亞洲人道援助國際會議」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前往天主教輔仁大學,出席教廷「2009亞洲人道援助國際會議」(Spiritual Exercise for the Leaders of the Church’s Charitable Organization in Asia 2009),代表我國政府與人民,向來自亞洲各國的神職人員、人道援助領袖和機構人員,表達歡迎之意。
  總統表示,我國與教廷之間是最珍貴的夥伴關係。我國不僅與教廷有長久的外交關係,羅馬天主教在我國社會更是根深蒂固,對台灣的學術、醫療及社會體系有許多貢獻。他強調,台灣是一個開放的民主社會,這片土地的人民能夠真正享有宗教自由,不會有被迫害的恐懼。
  對於教廷與天主教會及相關機構,在此次我國莫拉克風災後,對災民提供許多人道援助,總統也代表所有台灣人民,感謝他們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本人深感榮幸能夠來此參加今天的盛會。中華民國與教廷之間有將近70年的外交關係;但台灣與天主教會的淵源已長達四世紀之久。今天,台灣有近5%的人口是基督徒,數十萬人信奉天主教。羅馬天主教已在我們社會根深蒂固。也因為如此,中華民國與教廷之間有著最為珍貴的夥伴關係。
  毫無疑問地,天主教會在台灣的成功故事當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在現代,教會對於台灣的學術、醫療以及社會體系貢獻良多。做為台灣最負盛名的私立大學之一,輔仁大學說明了教會對台灣的具體貢獻。教士們為台灣的孩子們創建了學校與孤兒院;為受苦難的人們提供了避風躲雨之所;同時也為社會中的弱勢族群,如原住民、殘疾老病等,提供了諮商與關懷。教會的善心幫助台灣建立了穩固的基礎,讓台灣成為一個開放、民主的社會,讓在這片土地的人民能夠真正享有宗教自由,不會有被迫害的恐懼。
  就在此時,天主教會仍在為台灣人民奉獻。教廷和其他許多國家一樣,為此次莫拉克風災中的災民提供了許多人道援助。許多天主教會的相關機構也適時伸出援手,如「國際明愛」(Carttas Internationalis)就是其中之一。在此謹代表所有台灣人民向各位,國際社會,以及來自海內外的許多救難人員表達最誠摯的謝意,感謝各位幫助我們的同胞度過難關。
  過去多年台灣曾是受援國,台灣的經濟奇蹟、民主發展、快速的社會與科技進步和外援所建立的基礎息息相關。因為這些無價的援助,台灣今日已有能力可以提供外援。正如聖經上所教導我們的:「你要愛鄰如己」,與國際社會分享我們的成功與繁榮是台灣的莊嚴責任。
  為更能達成這個目標,我們政府採取了明確的措施來改變援外政策,我們的政策以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為範本,希望我們的外援能切合需要,又能反映國際潮流。我們將目標設定在減少赤貧、提倡教育、防治疾病傳染,而且為了家人的健康與福祉來保護綠色地球。中華民國的憲法談到要為全人類提倡和平與正義,我們政府會努力達成這個承諾。  
  然而,台灣不能獨力而為。正如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所示,我們必須強化全球的伙伴關係,方能克服目前面臨的困難。扭轉全球暖化、防制傳染病擴散、為天然或人為災難提供人道援助等議題都具有急迫性,需要國際的協調與合作。從數十年前台灣創造經濟奇蹟起,我們就致力和有需要的人們分享財富與知識。台灣已對許多開發中國家提供財政與技術上的援助。許多非營利機構,如慈濟、世界展望會、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等,都為世界各地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各位女士先生,在此我要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在1997年,我前往位於南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訪問,一如往常地我早起慢跑,看到一位黑人少年擺攤賣椰子和檳榔,讓人意外的是,少年穿了一件淺藍色的圓領衫,上面繡了「青溪國中張文堂」,這顯然是台灣捐贈的舊衣服飄洋過海到了千里外的索羅門群島。當時我立刻陷入沈思,想起小時候住在萬華,也曾和我的祖母前往西園路的天主堂,除了聽神父講道,也在結束時領到牛油、包穀粉等來自西方國家的救濟物品。當時我很感動,也很高興,如今台灣終於從一個愛心的輸入國變成愛心的輸出國。
  同樣地,教廷和天主教會在外援上,向來以其善行著名。在現代,天主教會的活動不僅是傳教,也是全球性人道救援。各位堅定的付出以及不懈的努力已經激勵了全世界,讓世界看到各位如何促進許多人民的福利。我們對世界人類都有同胞愛,中華民國與教廷因此更將加強伙伴關係。正如同這次南台灣的水災所告訴我們的,「人非孤島孑然立」。如果我們要保衛全人類所珍視的價值,我們就必須團結在一起!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