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8年09月10日
總統偕副總統與新任行政院吳院長、朱副院長召開記者會
馬英九總統今天下午偕同蕭萬長副總統在總統府與新任行政院院長吳敦義、副院長朱立倫召開記者會,新任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也在座陪同。
總統肯定劉前院長在任內推動「鬆綁」與「重建」,對台灣經營環境有相當大的改善,也為台灣的經濟、社會安全、兩岸關係及國際關係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統將新任內閣定位為「行動內閣」,著重執行力、競爭力與軟實力。總統期望大家在吳院長的領導下,誠誠懇懇、踏踏實實的做事,把人民放在我們的心裡面,相信人民就會把我們放在他的心裡面。
總統並揭櫫未來新內閣所面對的挑戰,包括災區重建工作、加強災防體系、作好治山防洪工作、拚經濟、H1N1防疫工作及儘速推動重要法案立法工作。
總統致詞內容為:
首先說明召開記者會的用意。劉前院長此次率內閣總辭,是為了負起88水災的政治責任。在8月中旬時他即向我請辭,但我認為當時時機並不好,尤其是重建條例未通過,重建委員會剛成立,應該在重建工作上打下基礎後再離開,才是比較負責任的態度;他同意了。待重建委員會成立後,他很快南下高雄,坐陣高雄將近10多天,這段時間,我們只希望趕快把重建工作做好,我們一直都有默契,會在9月初檢討內閣人事,他也曾公開說,檢討的範圍包括他自己在內。
9月3日召開行政院會,也有秋祭陣亡將士活動,他回到台北,我和他聯絡,表示時間要訂出來,以及未來的新閣揆人選。4日我接見吳院長,5日接見朱副院長,7日劉院長召開記者會宣布辭職。我感到不捨,因為劉院長曾表示,本來他無意再出任公職,去年他願意幫忙的原因是因為去年322贏回政權後,讓他非常開心,因為他是八年前政黨輪替時交出政權的副院長,所以他覺得他有義務來幫我忙。這次水災儘管是天災,但是死了這麼多人,不可能沒有人負責,他願意一肩扛起這個責任,對他這種襟懷跟責任感,本人深表敬佩。而我覺得,在發生水災之前的一年多來,他實際上已經為台灣的經濟、社會安全、兩岸關係跟國際關係打下非常好的基礎。剛好這兩天我們又看到「世界經濟論壇」公布「全球競爭力」的排名,台灣比去年上升了5名,從第17名上升到第12名。昨天「世界銀行」公布的「2010全球經商環境報告」,在183個經濟體中,台灣整體經商環境的便利度,也從去年的61名進步到今年的46名。換句話說,他推動的「鬆綁」與「重建」,確實對台灣的經營環境有相當大的改善。
對於為什麼會選擇吳院長、朱副院長來擔任正、副閣揆呢?我和吳院長認識多年,在政壇上他算是我的前輩。他出道很早,在全國政治人物中,罕見的同時具有北部、中部、南部的政治資歷,他擔任兩屆台北市議員,做過南投縣8年的縣長,做過高雄市8年的市長,在這之前則是擔任3任的立委,政治經驗非常豐富。他是政治人物中罕見有冷靜頭腦及博聞強記的知識,因此我很早就對他印象深刻。在2年前,我離開台北市政府專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時,就請吳院長擔任黨秘書長,各位可能不知道,當初推薦他的人就是劉前院長。因此,劉前院長對吳院長非常肯定,這次我請吳院長組閣,就是希望借重他完整廣泛的政治資歷,以及他對政治問題的精準掌握,相信由他來組閣,對於行政、立法的運作以及國家的未來肯定會帶來一番新的氣象。
朱副院長是年輕一輩當中,能夠真正發揮執行力與創意的政治人物。他的年紀輕,曾擔任1屆立委、8年桃園縣縣長。朱副院長展現了國際視野與才學,我覺得應該到中央政府進一步歷練。尤其是朱副院長的財經背景,他在服公職之前是台大會計系的副教授,擔任立委時亦是從事相關的委員會,這些經歷都有助於朱副院長襄助吳院長處理財經事務。此外,朱副院長在立法院擔任立委時人緣很好,與其他委員相處融洽。
這次內閣改組的幅度相當大,行政院的三長、五部、六會都有異動,加起來是14位首長、副首長,儘管中選會的提名人賴浩敏先生還需要經過立法院的同意,但至少這次的改組已經有非常清楚的方向。有人猜我們是不是為了年底的選舉?我們不會這麼短視,我們把這次的內閣定位為「行動內閣」,著重的是執行力、競爭力與軟實力,希望這個內閣在吳院長的領導下,誠誠懇懇、踏踏實實的做事,把人民放在我們的心裡面,相信人民就會把我們放在他的心裡面。
未來新內閣面對的挑戰,來自以下幾方面:第一就是災區的重建。劉院長在離開行政院之前,已經把災區重建的基礎大致奠立,目前災民的安置幾乎百分之百,因為有一些原本在寺廟、教堂的人,還是願意留在原地,其他都安置到軍方或輔導會的營舍,生活真的是安定下來了。道路、橋樑、堤防、河川這些工作,搶險、搶通的部分也完成了8、9成,像堤防的搶險工程全部做完了,但是真正的工作才要開始;同樣的,受損的道路、橋樑,以便橋或便道的方式搶通的,已經接近9成。不過,像雙園大橋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全修復,只能夠等待進一步的工程。大致上來講,有些地方可以通四輪傳動車輛,有的可以通大車,所以,後續重建的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二,是要加強防災體系,「災害防救法」已有很完備的系統,換句話說,這個骨架是不錯的,現在要做的是把更多的血肉能夠灌注進去。這一點是我勸江宜樺兄留下來,也是打動他最主要的原因。如何將災防體系發揮得更好,是要確確實實做到災害的預防與搶救。我個人有一套想法,會很快地請內政部來執行。將來無論是民間或軍方都會充分的配合,我們的作法是防災重於救災,要將事前的預防工作做好,這樣事後不用去搶救,因為災難不發生,或者發生的時候不會影響到人民。
第三、根本上要做好治山防洪的工作,在這方面,希望吳院長能夠有一位政務委員來負責治山防洪的問題。事實上在這次的重建經費中,有相當的多花在這方面,各位都熟悉的8年800億,對象是縣市管的河川,這次編的是中央管的河川,希望在這方面有更大的進展。
還有一項工作很重要,重建條例有規定,不適合人居住的地方,要把人員遷移下來,另外尋找新的家園。我到陸軍官校看災民時,要求內政部在一週內提出報告,根據這個報告和村民溝通,希望能減少這些災難發生的潛在地區。
第四、拚經濟。儘管台灣在第2季的表現,可說在亞洲各國中復甦比較快的,9月份結束後進入第4季,我們相信,第3季的表現比第2季更好,第4季應該可以出現各種經濟指標轉正的可能性,但這還要靠很強的執行力才有機會,成果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一定要我們努力去爭取。
第五、有關H1N1防疫工作,我之前與衛生署通電話,對疫情有相當掌握,無論流感疫苗或克流感的採購,都相當順利,供應不會有太大問題
第六、立法院在18日開議,吳院長必須前往報告並備詢,相關法案與總預算都是這次立法院會期中最重要的項目,尤其有些關鍵法案,包括地方制度法、國土計畫法、農村再生條例、集會遊行法等重要法案,都需要在此會期中作一決定,希望兩位曾經擔任立委的院長與副院長,能發揮影響力,儘快把這些法案完成立法。
基本上我對新內閣有非常高的期待,相信能夠在劉前院長已經奠定的基礎上,繼續往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