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8年07月09日
總統接見工商建設研究會幹部

馬英九總統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見工商建設研究會幹部,對他們在台灣各行業及產業發展所作的努力與奉獻表達高度的肯定與感謝之忱。
  總統致詞時表示,工商建研會長期來代表企業界的心聲,迄今成員計有1700位,每一位成員所經營的事業其產值在10億元以下者佔63%、10億至100億元者為30%、100億元以上有7%,該會所有會員的產值已超過我國GDP的40%,可說舉足輕重。
  總統指出,建研會所有成員對國家社會的關心不僅限於各自的行業,所提出的各種建言,其廣度及深度常常超越本身的格局,令他感到敬佩。
  對於該會高度關心兩岸的未來發展,總統表示,從2000年至2008年,我們與大陸的貿易額從487億元增加至1300億元,成長2.8倍;順差則由285億元增加至700億元,成長2.5倍;出口至大陸及香港佔總出口24%,增加至40%,成長1.7倍;赴大陸投資則從171億元增加至650億元,成長3.8倍,在新政府上任前,兩岸的貿易投資往來已經是過去20年成長最快的時期,過去的政府因為種種因素無法配合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腳步,因此他上任後,立即做好過去政府未做好的事情。
  總統進一步指出,台灣赴大陸旅遊的人數,從300萬人增加至460萬人,之前還必須要取道香港,新政府上任後,立即恢復兩岸協商,首先建立週末包機,減少旅遊者困擾,這些也是過去的政府想做的地方,但未能成功,僅做到春節或假日包機,現在政府將假日包機變成週末包機,再將週末包機變成每日班機,飛航班次於去年12月增加至每週108班,在今年4月第3次的江陳會談中,預計在8月下旬增加到270班,將有利兩岸往來。過去1年多來,政府已與中國大陸簽訂9項協議及達成一項共識,這是過去8年該做而未做的,過去一年政府之所以會積極去做,是因為不希望與現實脫節太遠。
  總統表示,為希望兩岸經濟事務往來正常化,政府正積極籌劃與大陸進行有關「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協商工作,這項協議對台灣來說非常重要,主因是大陸已與東協10國簽下協議,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實施後多數關稅將減為零,對台灣造成極大的衝擊,尤其是石化、汽車零件、機械及紡織等產業,在台灣仍面臨5%~15%的關稅情況下,台灣的競爭力與東協國家將有明顯的落差,因此政府必須面對未來國際間的經濟發展局勢預作因應。
  總統進一步指出,要和大陸洽簽ECFA的理由是要避免被邊緣化,也就是避免台灣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中被邊緣化;其次則是加速正常化,台灣與大陸間有許多有關貿易往來的制度並不存在,如關稅等,因為許多政治的問題讓兩岸無法進一步洽談,透過ECFA的簽訂排除政治上的障礙,將有利兩岸經貿正常化。
  總統表示,今年是美國實施「台灣關係法」30週年,有許多曾是美國政府官員的學者表示,台灣、美國與大陸三邊關係中,目前是過去60年來最好的階段。我們並非要討好哪一方,也不是刻意去聽哪一邊,而是要創造條件,讓和平繁榮成為可能,這是政府過去一年與未來努力的方向。
  總統指出,除了兩岸經貿發展,我國同時也面臨國際間的金融海嘯與經濟衰退的困境,而衰退的程度已超乎我們的預期,去年最後一季經濟成長跌幅達3、4成,引起國內各界高度關注。因為歐美是我國主要外銷市場,當該等國家經濟萎縮時,我國將無法逃避,但自今年3月起,情況逐漸恢復,國內廠商的無薪假開始減少,出口量雖仍下降,但降幅已顯著趨緩,而令人欣慰的是,進口已有增加的趨勢,所代表的意義是企業家已開始投資、消費者已願意進行消費,有投資有消費,台灣的經濟發展將呈現好轉。
  總統表示,當雷曼兄弟於去年9月15日申請重整後不到3週,我國政府隨即宣布銀行存款全部保障政策,讓國內中小型民營銀行流失到公銀行庫的存款能夠回流,也讓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及流通性都維持一定水準,不致產生很大的問題。
  總統指出,台灣的經濟情況已逐漸離開最壞的時候,他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深具信心,因為台灣的儲蓄率達30%,相較其他先進國家高出許多,投資與消費將更有能力;我們的外匯存底也不斷增加,目前已有3400多億,全球排名第4,僅次於中國大陸、日本與俄羅斯。未來政府要遇到的問題可能還會很多,而各行政部門也需抱著戒慎恐懼的態度,以因應任何挑戰。
  工商建設研究會幹部下午由經濟部次長鄧振中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賴峰偉、國策顧問嚴文熙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