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8年06月28日
總統出席台北市捷運內湖線完工通車感恩之旅

馬英九總統今天下午出席台北市捷運內湖線完工通車感恩之旅,除聽取捷運局及捷運公司相關簡報外,也實地搭乘電聯車,由松山機場站至終點站南港展覽館站,體驗內湖線完工後對市民大眾交通帶來的便利。
  總統在返回大湖公園站下車後,繼陪同的台北市郝龍斌市長及行政院劉兆玄院長後,應邀致詞,感謝所有參與單位長時間的辛勞,以及沿線居民的合作,讓內湖線順利完工,相信對大台北地區的交通將帶來更大的便捷。
  包括交通部部長毛治國、前台北市長許水德、黃大洲、前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等也前來見證此一通車時刻。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剛才一路看過來,滿心歡喜,但也是百感交集。這條線從91年5月動工,迄今剛好7年1個月。其中我負責前面的四年半,郝市長負責後面的兩年半。各位都知道,剛開始議會通過決議,內湖線不得做高運量地下化的規劃,所以儘管行政院在82年,黃前市長任內就已規劃中運量高架,但議會說不准動工,因此我在87年擔任市長,88、89年不斷努力溝通協調,當時大家看到淡水線、中和線、新店線會覺得為何內湖人要當二等公民,可是我說我來自文山區,木柵線也是中運量高架,後來經過多次溝通,總算大家接受了。道理很簡單,黃前市長當時規劃時,行政院核定四百多億,我們即使按照中運量高架,也要增加二百億,如果再改成高運量地下的話,要到上千億,工期也要增加一倍,最重要的是可能無法施工。內湖成功路下面的地下管線密如蛛網,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蓋很難。所以很謝謝各位里長、議員在那時解決這個困難。
  大家都知道,捷運的建設是不能停的,台北市是少數幾個能夠支撐這樣一個大眾運輸的地方,尤其是內湖線,前面部份開頭很難,但到了最後階段,大家知道,行百里者絆九十,最後最難。很多問題,我知道常局長是殫精竭慮、辛苦異常,他的同仁都是廢寢忘食,孜孜矻矻、夜以繼日,讓我們非常感動。
  這條線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穿越松山機場下方,在一個營運中的機場蓋捷運線,也是世界罕見。本來松山機場沒有設站,也是我們到任後認為一個如此大的國內機場不設站,說不過去,所以特別設站。此線完成後,一方面連結台北市區與南港,形成環狀,非常值得高興。我知道從現在開始直到民國103年,每年都有一條,這些都是我任內規劃的,我任內剪彩了6條,但都不是我規劃的,但我們任內原本認為捷運局都要關門了,但是內湖線一開始,包括信義線、萬大線、南北線紛紛出來,再加上台北線環狀線,捷運局工程做都做不完。
  我們所累積的經驗也相當重要,不但工程品質很好,而且營運績效也佳,從05、06、07、08年,連續四年台北市捷運的營運都獲得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科技軌道策略中心所評選第一名,被認為是最可靠的系統,非常不容易。代表的是每兩次5分鐘以上的事故之間,其車廂公里數超過180萬,是非常難得的。我再次向捷運公司陳董事長及蔡總經理表達敬佩之意。工程好、營運好是捷運最大的特色,我們也希望能將此精神推廣到台灣各地去。我也會努力做到這點,畢竟我現在在中央服務,我會努力地把建設的精神貫注到每一個工程建設中。過去的老局長范良銹先生,現在是我們工程會主委,當初他發包此條線,我記得土木與機電合起來發包,不但開標順利、無任何弊端,而且幫政府省了30多億,值得鼓勵。
  此條線讓我們牽腸掛肚,今天能夠順利完工通車,我剛說欣慰無比,但此段過程也真的百感交集,在此謝謝捷運局的員工、謝謝議會、各位里長,以及所有幫助過內湖線完工的朋友們,也感謝沿線居民的合作與容忍,沒有大家的幫助,這條線不可能通車,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