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8年05月15日
副總統參加「國際經濟危機之衝擊與啟示國際研討會」開幕式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參加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危機之衝擊與啟示國際研討會」開幕式,他期盼在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下,全球金融及經濟可以及早從谷底回升,開啟另一個經濟的盛世。
副總統表示,自去年9月以來,威力強大的金融海嘯及經濟衰退衝擊全球各地,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各國政府也盡全力採取緊急措施來穩定金融及振興經濟。
副總統指出,台灣是高度開放的經濟體,在這次全球金融及經濟危機中受到的衝擊特別嚴重,帶給政府的壓力亦是前所未有。在金融體系方面,台灣歷經亞洲金融風暴衝擊,在拓展國際金融業務上相對審慎,因而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也較輕,但是,受到全球景氣大幅衰退的影響,台灣對外貿易及出口出現巨幅衰退,經濟成長動能受到可觀的打擊,因此,我國政府採取全面性的振興經濟措施,將陸續投入高達GDP 8.2%的政府預算來擴大內需以緩和出口衰退的衝擊。我國政府作出的種種努力,發揮了提振有效需求的效果,最近台灣金融及經濟各方面數據都出現好轉跡象,也讓台灣成為驗證凱因斯理論的最有力典範。
副總統也表示,在全球經濟面臨危機的關鍵時刻,克魯曼博士大聲疾呼政府要採取及時、強力的作為,以穩定大局,扭轉危機;這種身體力行的知識份子對國家社會的責任,無疑是亂世中的一股穩定力量。最近全球金融及經濟情勢已出現若干樂觀的訊息,我們期待美、歐等工業先進國家能夠堅持自由貿易,避免貿易保護主義阻礙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同時也應針對金融監理上的盲點及缺失,採取一致行動加速改革金融體制,重建世界金融的新秩序,從根本上防止金融風暴的一再重演。
副總統指出,金融海嘯對亞洲國家所造成的衝擊,也是值得密切觀察的另一個重點。過去亞洲國家過於依賴外資及出口勞力密集產品的發展模式,導致上世紀末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也讓亞洲各國汲取教訓,不僅在金融體制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而且全力推動區域經濟合作,近年亞洲區域內貿易量顯著增加,因而相對上也降低亞洲國家對美、歐市場依賴程度。我們也注意到,面對國際經濟的衰退,亞洲各國政府皆致力於擴大內需,其努力程度甚至超過陷於風暴核心的美、歐先進工業國家;中國經濟崛起也成為驅動亞洲經濟成長的另一引擎,在可預見的未來,亞洲在全球經濟體系的份量必將愈來愈重要。
副總統也表示,台灣在這次全球經濟危機中受傷甚深,但是,我們並未動搖對金融開放及自由貿易的信念與堅持。過去一年,台灣積極推動與中國大陸經濟關係的正常化,希望徹底改變台灣「對國際開放,但對大陸限制」的政策,同時,台灣也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我們正規劃推動與中國大陸協商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並全力推動與美、日、新加坡等貿易夥伴洽簽FTA,及參與東協(ASEAN)及國際經濟組織的對話與WTO多哈回合的多邊協商。我國政府的努力就是要讓台灣與全球經濟緊密接軌,在全球供需鏈上扮演更積極、關鍵的角色。
副總統說,“Made In Taiwan”曾經標識台灣產品行銷世界的榮耀;台灣卓越的製造能力也已移轉甚至帶動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的產業發展,也塑造出近年台灣「間接代工出口」的產業發展模式。現在我們正力求提升產業發展的格局,從掌握更先進的核心製造技術提升到設計及原創技術,我們也運用潛力可觀的大陸及東南亞市場來發展自我品牌及行銷通路,台灣的改變就是在「化危機為轉機」,期許在下一波經濟繁榮來臨時,台灣能夠在世界經濟版圖重劃的情勢中,脫穎而出。我們也期待,在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下,全球金融及經濟可以及早從谷底回升,否極泰來,開啟另一個經濟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