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8年05月14日
副總統出席「2009年國際經濟金融論壇」開幕式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強調,政府已有決心,並正採取具體行動來改變台灣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將「以大陸為工廠」逐漸調整為「以大陸為市場」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調整產業發展方向,積極掌握及開發核心技術,建立自己的品牌與通路,提升台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副總統並提出未來台灣再創經濟高峰的三個方向:第一,發展經濟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第二,政府在經濟發展扮演的角色應「有所為、有所不為」;第三,發展經濟應重視核心競爭力。
  副總統上午應邀出席由經濟日報與台灣金控共同主辦的「2009年國際經濟金融論壇」開幕式中作了以上表示。致詞結束後,副總統也聽取2008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博士以「全球經濟金融展望 兼論貿易保護主義」為題所作的專題演講。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非常榮幸來參加「2009年國際經濟金融論壇」。當前全球經濟深受金融海嘯及經濟衰退的衝擊,台灣亦受到非常大的影響。經濟日報、台灣金控與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辦這次論壇,並順利地促成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博士來台灣訪問,本人特別要表達崇高的敬意。
  克魯曼博士在全世界陷入金融經濟危機的關鍵時刻,透過他在學術界的崇高地位,呼籲美國及世界各國政府採取及時、有力的作為,發揮可觀的影響力,是知識份子報效及貢獻社會的最佳典範。今天主辦單位能夠邀請克魯曼先生到台灣演講,讓我們可以分享經濟大師的智慧,這是我們的榮幸,特別向克魯曼博士表達敬意。
  2008年9月爆發金融大海嘯以及緊接而來的經濟大衰退,是二次大戰以來全球面臨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它帶來的衝擊影響是普遍性、全面性的,無論是先進工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或開發中國家,無一可以倖免。所幸,各國政府面對這一次的空前危機,採取了前所未有的集體行動,以一切必要的紓困手段穩住金融體系,並紛紛推動大規模的振興景氣及擴張性財政措施。這些迅速、大規模的政府行動,及時遏阻全球金融危機繼續擴大蔓延,也大幅緩和全球經濟衰退所帶來的衝擊。但不可諱言,這次風暴規模太大,範圍太廣,而且藉由全球化擴散到世界各地,究竟還要多久時間才能看到全球經濟的穩健復甦,即使是頂尖的經濟學家也很難有絕對的把握。不過,近來全球各地在金融及經濟上出現一些樂觀訊息,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與契機。
  台灣是海島型經濟,因為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及出口,因而受到全球金融海嘯及經濟衰退的衝擊相對嚴重。面對前所未見的嚴苛考驗,我國政府採取一連串緊急、有力的因應措施,包括全額保障銀行存款、快速的降息及寬鬆貨幣措施;也推動達到GDP比例8.2%的全面性振興經濟措施,內容涵蓋:擴大公共建設、減稅、促進就業、救助弱勢,以及全世界第一個對全民發放消費券的政策。這些在非常時期採取的非常措施效果,正逐漸浮現,如近來台灣工業生產及出口衰退已逐漸減緩、股市大幅回升等,國內、外專家機構對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各項預測也從原先非常悲觀的看法轉趨緩和甚至審慎的樂觀。總的來看,台灣經濟應該已經渡過最艱難的時刻,並可望從谷底逐漸開始回升。
  台灣被列為新興工業國家之一,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曾經創下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紀錄,並被譽為「經濟奇蹟」。台灣也曾經歷兩次能源危機及亞洲金融風暴,但皆能化危機為轉機,創下經濟佳績,因而被譽為「亞洲不沈的航空母艦」。我個人參與及見證台灣經濟發展長達30年以上,看見最近全球金融海嘯及經濟衰退帶給全球及台灣的諸多挑戰,不免有以下幾點觀察與省思:
  第一,發展經濟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全球化讓很多國家及跨國企業可以將經濟觸角向世界各地廣泛延伸,但是,一味追求成長與擴大規模,各種後遺症必隨經濟成長而湧現。這次金融海嘯的發生不只帶來很大的衝擊,也是人性的貪婪及決策長期偏差所造成的災難。所以,未來我們經濟發展的目標,不只是單純的追求經濟成長(Growth),而要強調增進國民的福利(Welfare)及就業機會,以及維護生態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第二,政府在經濟發展扮演的角色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全球金融海嘯及經濟大衰退讓很多人陷入宛如19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也喚起很多人期待政府扮演無所不能的「大政府」角色,這是民主政治下很難避免的發展,對於政府也是一項很大的考驗。
  凱因斯主張以擴張政府支出提振有效需求,拉抬民間投資及消費的信心,但是,掌握龐大資源的政府要拿揑「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分際,就必須建立幾個基本原則。個人認為政府在對抗經濟衰退扮演的基本角色是「救急」與「救窮」。政府要維護經濟的正常運作,對於遇到短期困難的產業及個別企業,可以採取紓困措施,協助其度過難關,這就是「救急」。再者,面對嚴峻的經濟衰退情勢,政府也必須建立社會安全網,救助弱勢民眾,並盡可能地創造就業機會,讓失業問題不致擴散而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安定,這就是「救窮」。同樣重要的是,政府在不景氣時花大錢推動建設,必須與國家發展的長期目標相互結合,充實社會基礎建設,擴大人力資源投資,從事節能減碳及環保建設等等,讓「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問題在長期間可以降到最低的限度。
  另一方面,政府也必須有所不為。政府紓困或建設的各項支出,都必須作好成本及效益的評估,避免各種不當的浪費及後遺症。尤其,對金融業及個別企業的紓困措施,絕不能淪為「肥貓」的私人利益,更不能造成嚴重的「道德風險」,讓投機者及不肖業者弄出來的紕漏由全民來買單。決策者絕不能為掩飾短期問題而以長期的經濟利益來作為代價;不該作為的時候,就必須掌握分際,即使被抨擊為「袖手旁觀」,仍應堅持有所不為。
  第三,發展經濟應重視核心競爭力。一個國家要維繫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就必須保有催動經濟長期成長的引擎,這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之所繫。克魯曼博士曾經準確預測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主因就是亞洲各國經濟成長過於依賴外人投資及出口勞力密集產品。最近在美國及歐洲爆發金融海嘯,則是肇因於過度的消費及非理性、高槓桿的金融擴張所衍生巨大經濟泡沫的崩解。這兩者都是因為忽視核心競爭力而演化出來的偏差經濟發展模式。
  台灣在這次全球經濟與金融危機中,相較於競爭對手國受傷似乎更重,關鍵就在於過度依賴以中國大陸作為製造工廠,並以美國、歐洲為最終市場的「間接代工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現在因情勢轉變,政府已有決心並正採取具體行動來改變台灣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我們因應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現實,將「以大陸為工廠」逐漸調整為「以大陸為市場」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我們調整產業發展方向,積極掌握及開發核心技術,並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與通路,藉以擺脫在全球供應鏈上純粹代工者的角色,提升台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相信我們的努力,可以讓台灣在全球經濟大洗牌的過程中,重新擦亮招牌,再創台灣經濟另一高峰。
  我們很高興克魯曼博士來到台灣訪問,也很願意聽取他對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建言;希望下一個十年,大家可以見證全球經濟健全發展以及台灣經濟提升的另一個輝煌年代。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