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8年04月17日
總統訪視台南監獄明德戒治分監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訪視「台南監獄明德戒治分監」並參加98年收容人戒毒處遇課程結業典禮暨新書發表會,總統致詞勉勵收容人們不要自暴自棄,不要妄自菲薄,大家還有燦爛的人生,關鍵在於自己是否下定決心,「一旦下了決心,山都可以移,何況戒毒」,大家應該繼續努力。
  在結業典禮中,總統聽取了明德戒治分監的簡報及出版《天下第一戒毒村》新書的報告,並接受由法務部長王清峰贈送的新書;致詞後,總統也巡視戒毒村設施及參觀結業成果展示。
  總統致詞表示,「明德戒治分監」在他擔任法務部長時設立,設立時可謂蓽路藍縷,開始時僅有基督教黃牧師經營與輔導,他來參觀後又邀請佛光山星雲法師加入接受挑戰,因此該分監同時有基督教及佛教協助進行戒治工作;總統並讚美「明德戒治分監」有美麗景色,讓他想到桃花源記所描寫的景象與感覺,而在此進行戒治的收容人出獄後5年內再犯率僅34%,可算是世界紀綠。
  總統也表示,他在法務部長任內對於反毒工作著力甚深,民國82年宣布「向毒品宣戰」政策,之後並時時刻刻研究相關問題,在全國反毒會議上並確認了兩大基本目標,一方面斷絕供給、減少需求,另一方面從緝毒、拒毒到戒毒。在相關單位經過10年的共同努力,我國毒犯人數雖未降到目標人數,但占總人犯比例,已從他擔任法務部長時的64%,降至40%,人數由4萬7千多人減為2萬6千多人。
  總統指出,毒品問題仍然非常不易根絕,在鴉片戰爭後,中國自己也種植嬰粟花提煉鴉片,因此助長了鴉片氾濫;在台灣方面,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之後,進口貨品中曾有八成是洋藥(鴉片),當時台灣人口200多萬人,有毒癮者曾占16%,即使日本統治也無法完全禁絕而改採取毒品專賣方式,此一發給煙牌的作法在台灣光復後20多年才漸漸取消。而目前全球種植嬰粟花的重心,已由「金三角」(Golden Triangle)轉移到「金新月」(Golden Crescent,阿富汗及巴基斯坦邊界)。台灣由於富裕而成為毒品生產國家輸出的目標市場,對此我們應該隨時提高警覺。
  總統也指出,毒品不可能完全消失,因此他對反毒的概念從擔任法務部長起到政務委員、台北市長任內都繼續推動,在台北市長任內,台北市是實施戒毒最為成功的城市;對於毒品犯的再犯問題,總統說,我們絕對不能鬆懈,在他們離開矯治機構後,如何關懷與幫助他們不要再回到毒品世界,是一項挑戰性非常高的工作,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能聲稱成功。
  總統說,戒治的工作僅靠藥物仍然不夠,除了身體要改善,在精神及心靈方面也要改善,即宗教所說的「身心靈」都能改善,才能真正戒絕,因此宗教的力量非常重要,要以宗教力量來堅定信心,要向毒品說再見雖不容易,但還是做得到,在這方面我們已看到很多成功的個案,他希望在場的收容人離開戒治分監之後,一定要堅定信心,並與宗教戒毒團體保持聯繫。
  總統也承認要把毒品完全禁絕並不容易,然而我們仍再努力來減少初犯,並讓再犯愈來愈少。如果能夠維持出獄5年3成多的再犯率,已是世界紀錄,如果堅持這樣的紀錄,將毒品犯罪控制在不致造成重大的危害,就已算是成功。
  總統最後表示,他是第一位前來訪視明德戒治分監的總統,希望不是最後一位。毒品犯也是人,只是一時誤入歧途,但不表示已沒法救治,因此我們都應設法救治任何一位吸毒的人,因為他們在戒治成功之後回饋社會的努力,有時會讓我們感動到流下眼淚;因此,他鼓勵大家不要自暴自棄,不要妄自菲薄,大家還有燦爛的人生,關鍵在於自己是否下定決心,「一旦下了決心,山都可以移,何況戒毒」,大家應該繼續努力。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